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信息化手段助力优质资源

2014年01月14日 11:14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愿望。随着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北京正着力打造北京新教育地图,从而开启城乡教育一体化新格局。通过加强对广义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县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到2014年形成改革的突破局面,到2020年,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要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举措

  去年城乡一体化学校增30所

  为应对学龄人口入学高峰和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2012年市政府启动《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其中一项关键任务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城乡新区中小学建设工程重点推进一批学校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

  2012年起市政府连续两年以政府实事形式推进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在全市布局了45个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撑点和新的生长点。2012年市级投入约2.4亿元,重点建设15所学校,新增学位约9012个,总学位22810个;2013年将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项目学校扩大到30所,投入约6.18亿元,新增学位数24881个,预计总学位数将达到41610个。

  城乡两地的学校利用各自有利条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这不仅是对弱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也为资源输出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资源输入校和输出校共同进行从“输血”到“造血”的探索,多对一体化学校中,输入校教师到输出校开展学习实践,双方互派教师跨校任课、联合培训已形成长期制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收获成长。两年来,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促进了优质资源融通共享。

  信息化手段助力优质教育资源

  面对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市正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2013年,北京市教委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学习通道;同时,提供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了以“用户参与和个性化应用”为核心的交互式网络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了丰富、多元、精品的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数字化名师课程,2013年开发模块化高中课程2000节,完成20%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约2500节)的更新。此外,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定期开展网络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中高考考前专题辅导等活动。教委还提供学法指导、育儿指导信息推送服务。

  市教委表示,教育信息化能够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快速便捷地传递给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家庭、每一名学生,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

  □区县做法

  >>东城区

  每个学区建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

  首创学区制的东城区,依托10年学区制改革的坚实基础,已经形成了八大学区(和平里学区,安定门-交道口学区,景山-东华门学区,北新桥-东直门学区,东四-朝阳门-建国门学区,东花市-崇文门-前门学区,龙潭-体育馆路学区,天坛-永定门外学区)中小学全部打开门,形成统一办学空间。以“入盟入带一贯制”(加入深度联盟校、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带、建立九年一贯制实验校)多条途径全面提升东城区小学教育优质品牌;通过学校深度联盟、年级托管、小班化实验等大力发展优质初中。未来5-7年,全区优质学校共增长33所,扩大优质教育学位6450个,实现区域中小学全面优质化、品牌化。未来3年内,在每个学区都建立一所以上的九年一贯制优质学校。

  >>西城区

  组建四大教育集团

  今年西城区将采取新建、改扩建、追缴还建项目等多种方式,逐步补齐校园面积缺口,新增学位2840个。此前西城区组建了以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为核心的四大教育集团,在各学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案例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没有豪华的校长办公室、贵宾室,却有着120平米的大教室,是标准教室的两倍,里面铺设了地毯,摆上了沙发。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从开办之初,就把“学生第一”的理念深深镌刻到每位教师的心里,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中。

  多数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北京亦庄一直以科技发展著称,为了提高亦庄的教育水平,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大兴教委投入多达两个亿,建成了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学校表示,亦庄实验小学要打造一所不选择生源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介绍,目前,学校共有596位学生,这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3人,周边回迁户子女256人,北京农民家庭子女39人,企业子女27人。在学生家长中,有387位是靠打工或者务农为生,还有58位家庭主妇没有工作。

  一年级开学不再先学拼音

  在教学上,学校依托北京十一学校已经进行了5年的课程改革经验,提出和规划了“全课程”教育实验。所谓“全课程”教育实验,就是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培养“全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打通学科壁垒、强调综合性学习、覆盖学校全面生活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学校把小学六年,划分为三大学段,一年级刚入学的半年为始业学段,六年级的最后半年为毕业学段,中间为常规学段。传统的小学生一入学,立刻就进入拼音的学习,拼音枯燥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六岁儿童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于是,学校把第一个学期作为“始业”学段,“始业课”上,拼音的学习被后推两个月,学科的概念被淡化了。始业课程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拼音学习、机械的生字抄写,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被动接受各种训练,孩子们唱儿歌、读绘本、玩游戏、演戏剧、学舞蹈、学唱歌……孩子们每天都非常快乐。老师们不再是单纯教学科知识,而是陪着孩子度过一天又一天愉快的生活,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浸润其中。

  学习戏剧增强自信

  在常规学段,学校增加了新的课程元素。通过借鉴美国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小学的戏剧课程理念和模式,每周开设了两节戏剧课程。让孩子通过戏剧游戏、儿童剧表演,学会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这个世界,通过身体表达自我,让偏于内向和拘谨的中国孩子,通过戏剧,能够打开自己,展示自己,培养自信和落落大方的气质,学校表示,这对以农民家庭和打工子弟为主体生源的学校来说,尤为重要。(郭莹)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