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基层公务员“撒娇”之争背后的改革困境

2014年01月23日 18:0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近来,基层公务员纷纷吐槽待遇差、要改行,引发公众质疑:公务员群体到底是“诉苦”还是“撒娇”?

  一片争论之中,凸显出改革面临的“两难”困境:取缔一些“惯例”性的福利待遇,似乎伤害了体制内的;一讨论改善基层公务员的收入和保障水平,则又触怒了体制外的。

  如果问题只在基层公务员薪资水平低,那么改善就是;如果问题只在群众对“灰色收入”“隐性福利”不满,那么取缔就是。但真正的问题却是:不少地方,很多时候,我们默认和纵容后者来填补前者,长期用有悖公平的养老保障制度、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来代替基层公务员本应得的待遇。死锁由此而生。

  什么叫“默认和纵容”?让我们从一位基层普通岗位上公务员的收入账算起:

  这名公务员生活在一线城市,一月收入两三千元,日子本应很拮据。长此以往,他很可能会谋求转行,并告诫朋友和孩子:不值得投身公职。

  但事实上他却活得不赖,因为能得到一些补偿——也许能发一点奖金,六七百元;也许能报一点账,四五百元;也许单位食堂伙食便宜,每月又省二三百元……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很可观。特别是养老、看病等方面,使他和同龄人相比有更优越的保障。

  不只限于收入——因为工作的关系,以及一些“不正之风”,他往往比其他人“路子”更广,说话更管用,办事更方便。弄不好,“给力”的单位还能分房子,瞬间“秒杀”蚁族。于是,丈母娘更愿意找他做女婿,同龄人更愿意和他交朋友。

  渐渐地,人们对这些灰色的收入和隐性福利、有悖公平的保障制度形成了一种默认和共识。每年考公务员的大军,他们只是为了“稳定”么?其中难道没有人在想象着,一旦“考碗”成功,就能得到高福利、高待遇,甚至灰色收入?这种弥漫在社会上的广泛共识和超常期许,恐怕是最危险的东西。

  这时,再想为基层公务员们制定合理的待遇标准,将难以得到公众的理解,也很难提上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你们不是过得不错么?不是已经在“后台”得到了补偿么?还要提高收入?还是“洗洗睡吧”。

  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回归常识,公务员承担着维持国家政府部门运转的重要责任,必须是相对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待遇和保障,就不能吸引精英们投身公职,为公众服务。说“傻子都能当公务员”的人,是不负责任的——在他去政府办事时,想必不愿碰到一个能力低下的公务员。

  同时,公务员必须做出相应的牺牲:比一般人受到更严格的纪律约束,接受放大镜般的监督,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除了应得的待遇外,他不能多拿一分一毫,否则应该受到严厉的问责。然而危险的是,在不少地方,很多时候,公务员在“前台”没得到的东西,能在“后台”谋求补偿。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危险的“惯性”。

  最近这场关于基层公务员是“诉苦”还是“撒娇”的争论,正是改革困境的体现:一旦对“惯例”性的收入、福利下刀,基层公务员就感到压力巨大;而一旦他们诉苦,又势必将招致人们的反感。体制内的人会说:为什么取缔我那一点“好处”,我们的工资那么低;体制外的人则会愤怒:凭什么你们的工资不能低些?反正你已得了“好处”。

  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要解开这道死锁,一方面必须坚决继续反贪腐、刹“四风”、深化改革,下决心消除不公;另一方面也应参照社会发展水平,对基层公务员的生活予以合理的保障和改善。

  当然,这还有赖于全社会整体收入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在普遍的低水平状态中,人们凭什么相信给公职人员加薪是必要的?当后者出来吐槽,人们又凭什么不认为他们是撒娇呢?(记者王晓磊)

【编辑:燕磊】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