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高考状元摆脱“被消费”境地

2014年02月12日 10:44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8年前,刘宁作为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找了几个工作都觉得不理想就放弃了,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而在他家中,多年来累积的荣誉与大学毕业后的失落形成的巨大落差,让父亲失控,在电话中对儿子说:“你简直是给家人丢脸,给整个县丢脸。你大学前,在整个县城风风光光的,现在别人问起你,我都不敢说。”(2月11日成都商报)

  高考状元成流浪汉,听着挺让人唏嘘的。可是这事儿该怎么看?或许整件事中,最引人深思的不是刘宁的心路历程,也不是刘父背负着同时也施加给儿子的精神压力,而是社会对高考状元的“消费”是否太过?这种“消费”,包括对状元们的过高期许、追逐打探,也包括对他们人生的评头论足。

  成为高考状元本身有很强的偶然性,说白了,只是一次考试而已。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业水平不能以一次考试成绩下定论,为何偏要汲汲于“状元”这个称号呢?状元刚出炉的时候,学校和地方争相宣传,正如刘父所说,“学校打了很大的广告牌”,“在整个县城风风光光的”;接下来几年,媒体跟踪报道状元们的“去向”,在校表现如何,找工作的情况,最终是“声名显赫”还是“寂寂无闻”……

  这种集中轰炸、长期盯梢的关注正是社会舆论对状元的消费行为;“被消费”的不止是状元本人,还有状元的家人。作为状元的家人,难免把过多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甚至被迫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许。作为状元,适当压力还可成为动力,而压力过大则容易成为心理包袱,反而不利于其成长和最终成才。被这一消费行为影响的人还不止于此,状元们人前的风光刺激着其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不断给自己的孩子施压……

  过度消费状元的现象,该停了。无论是“状元当保安月薪两千”,还是“状元辞职回家种菜”,都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的选择,与他当年高考第几名没有关系;人生道路如此之长,有高峰也有低谷,状元和其他学子一样,都有年少得志或大器晚成的可能,也都有选择平凡或非凡的权利。特别是,对于有幸成为状元的高材生来说,摆脱“被消费”境地,减轻肩上压力,成长之路或许能走得更轻松自如些。(吴云青)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