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沙晚报评论:“把名校搬到村口”应放下私心

2014年02月12日 13:4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长沙市政协呼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明确路线图,制定时间表,落实责任制。对此,除了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外,还要推动城市名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子,提倡对口帮扶,大力支持薄弱学校建设。(2月11日《长沙晚报》)

  每年都有不少农村孩子通过各种途径到城市名校读书,但囿于学校规模的局限,这种“农村孩子城里求学”的路子,注定无法抵消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的消极影响。如今,教育事业发展亟须打破城乡壁垒已成为共识,但比安排农村优质生源到城市就读更重要的是,让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城市,下到农村、山区、湖区,简言之,就是要“把名校搬到村门口”。

  让名校在农村落地,自然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政策帮扶、资金投入。除了抛出优惠政策吸引名校入驻,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硬件外,农村教育最需要用政策和资金补齐的短板,同时也是农村教育萎缩的决定性因素,即优秀教师的缺编。“湖北洪湖教师因工资低停课”、“广东城乡教师工资相差近6倍”等新闻,就是落后地区教职人员生活的现实缩影。建得起教学楼,却留不住好老师,“名校下乡”必须是包括优秀教师在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搬迁。

  “名校下乡”的好处不一而足,具体的下乡探索也不乏先例,但城乡教育失衡难题迟迟难以解决,很重要的原因是,名校不但不向农村学校派驻最优秀的教职员工,反而是在后者好不容易培养了几个骨干精英后,又想尽办法将其“抢”过来,使优质师资过分集中于几所有城市背景的学校。这一来二去,只能是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

  城市与农村抢夺资源,不仅局限在教育领域。笔者曾有一位本科同学,大四时争取到了学校的行政保研机会,条件是到湖北襄阳农村支教一年,无奈襄阳市委某机关看中了该同学的主持才华,遂将其调往市里工作。支教老师之于农村学生,活动主持人之于机关单位,两者的重要性之比无需权衡,一目了然。城市人口的膨胀和村落的日渐空心化,背后何尝没有城市强势不让的身影。

  当然,城里父母希望子女享有最好的教育资源,任何人对此都无法站在道德高地加以责难。但政府职能部门却不能不深谙“弱势补偿”的道理。在当前的语境下,加大投入、提高待遇自然是题中之义,而如果城乡资源抢夺的对抗一时无解,或许应对利益固化的上策就是让资源流动,使全民共享。长沙市政协的呼吁号准了这条脉:城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要形成制度、扩大范围;探索建立“走岗走教、多校任教”,“置换走教、换岗交流”等乡(镇)域内教师流动机制。(本报评论员 罗晓星)

【编辑:柳龙龙】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