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小学生将迎新学期 专家支招预防开学综合征

2014年02月13日 09:52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下周就要开学了,近日一位网友发微博表示,“由于孩子从心理上没有做好开学准备,各种状况都比较容易集中在开学前发作。主要是‘开学’这个特殊的事件,导致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或由于分离性焦虑、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产生不良情绪。”类似的问题也让不少家长及孩子感到困惑。对此,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教育专家,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使孩子有针对性地做好开学准备,也有利于家长帮助孩子收收心。

  早教阶段:

  逐渐减少娱乐

  避免逆反心理

  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中心主任林薇介绍,预防开学综合征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从心理上进行调节。教育心理学中,积极的心理暗示实质上就是要求家长们能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和知识水平,从具体形象材料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扩大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加深孩子对学习求知欲的引导。比如,跟孩子一起回忆班上同学之间的趣事,唤醒孩子对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等。同时,新学期多给孩子激励,和孩子多交流。问问他们新学期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学校有什么新变化,开了哪门新课程等,这样可以让孩子对学校生活和学习保持新鲜感,也让孩子对新学期产生期待,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和对学习的兴趣。

  林薇介绍,作为学生家长,应在开学前一周让孩子进入到开学状态,重整学习和生活规律。如果孩子已经患上开学综合征,那么家长在孩子睡前不能安排较兴奋的活动,否则会影响孩子睡眠,睡眠调整不好,孩子病情很难得到缓解。同时,要循序地减少孩子娱乐时间,对那些贪玩的,特别是已迷入上网、电视的孩子,这有利于避免因突然中断而产生逆反心理。其次,针对孩子厌烦上学的情况,家长可以跟孩子一同制定学习计划,在新学期开始时制定一个目标,既可以帮助孩子把原来如脱缰野马之心“收回”,又可以激励鼓舞孩子的斗志和上进心。 小学阶段:

  制定可行目标

  引导心理适应

  下周开学,由于不是新学年,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在小学学习生活的经历,就不用再为开学做过多准备,甚至认为上了学自然而然就适应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一方面,不能简单地否定一种生活,提倡一种生活,也就是说不能认为寒假生活就是不适合的,学校生活才是更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而是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家长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年龄特点,对孩子在心理方面进行适当引导。比如,随着新学期临近了,给孩子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放假期间,孩子更多地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开学以后,孩子要离开家人,和其他小伙伴一同生活。交往圈子的改变会给孩子带来或多或少的不适应。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新学期开始了,努力让自己多交到几个好朋友。毕竟小学生更需要和同龄人交往,从中获得快乐体验。只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适应新学期的生活就真的水到渠成了。

  另外,对于小学低年级新生来说,家长要更加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端正的坐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的权威性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家长应该利用好这段时期,对孩子的认知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中学阶段:

  回顾假期趣事

  搭建过渡平台

  中学生虽然比小学生有了更强的自觉性,但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群体逐渐有了自主意识,愿意自主安排生活,在假期中就会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参与社交活动及社会实践,因此,在开学以后,他们同样面临“如何收心”的问题,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节奏。

  对此,北京十八中有一套富有创意的解决方式,帮助学生收心。据该校教学副校长魏韧介绍,十八中专门抽出一周时间,通常是开学后的第一周,由学校搭建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假期见闻。“学生从假期生活突然转为学校生活,难免会出现不适应。不如给学生一个过渡期,让他们在学校分享假期发生的事儿,把一个月来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魏韧说,学生不能“死读书”,作为社会人,应该多接触、感受生活。有的学生在假期里走进老北京胡同,感受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和人文气息,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另外,虽然只有短暂一个星期的过渡期,但是学生重新回归到学校里,也有助于其慢慢适应校园生活。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