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受就业压力影响 甘肃大学毕业生“回炉”技校

2014年02月28日 11:14  参与互动(0)

  一般大学里的毕业生手里都有一些资格证书,在这个文凭+证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准毕业生将目光投向商务职业经理人、物流管理师、信用管理师、商务秘书等热门职业,希望相关职业的资格证书成为职场敲门砖,而一些大学生走向社会工作才意识到,仅仅拥有这些撑门面的证书还不够,在专业技术方面还远远欠缺,受就业环境影响,高校毕业生开始“回炉”学技能,经过短暂的技校、培训学校学习,重新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如今已经不再罕见,这既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在毕业生看来何乐而不为。

  现象:大学生“回炉”技校

  今年21岁的小雪曾经是甘肃某高校汉语言文学系的大学生,时隔一年,她已从大学生变成了甘肃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一位中专生。说起自己角色的转换,她笑着说:“继续在兰州读书,家庭经济压力太大。再说了,学汉语言文学的满街都是,就业毫无竞争优势。”据她讲,当年她也是满心欢喜地去大学里学习的。然而在大学里,她看到了很多师哥师姐们为找工作而奔波,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毕业多年却还没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这让她感到自己前途渺茫。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没有选择就业而是选择中专学校学习一门技术,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还能为家庭减负。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在进校时就和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工作既然有了保障,其余的事就是好好学习了。

  来自天水的小郑,2012年毕业于兰州一高校工程学院,毕业一年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3年8月,他选择到兰州一家化工学校“回炉”学习。他说:“我觉得现在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紧贴实际,就业形势好。”

  去年7月,学习物业管理专业的张强从南方某高校毕业,随后,便奔走于城市各大人才市场,但用人单位提供的多是“业务员”、“销售员”岗位,工资大多是按业务提成。他说,自己跑了不下20场招聘会,投下的简历上百份,最后应聘到兰州一家批发市场当保安。“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干了不到一个月张强就辞职了。在大一寒假时,张强曾到兰州市七里河区西站一家餐馆干过配菜师、张强决定回炉再造去学厨师,起初父母表示反对。“当保安是吃青春饭,学个厨师,既可以帮别人干,也可以自己干,将来发展空间大得多”,张强最终说服了父母。最近他来到五泉山一家厨师学校报名,成为厨师班的一名新学员。

  调查:高技术含量专业成“回炉”热点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学生“回炉”热点专业要么具有高科技含量,要么具有高技能要求。以记者采访到的“移动通信专业”为例,这个相比较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和第二代数字手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因为融合了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系统而成为行内人士青睐的新兴技术和新经济增长点。这样的前景自然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回炉”进行专门的学习。

  2013年刚从西北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的兰州大学生王斌正是冲着这样的前景而来的。他告诉记者,这个行业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而技术人员的年薪一般都在15万至25万元之间,像我本科学习的计算机硬件维护就没有这么好的工作前景了。”为了参加培训而放弃就业机会的王斌说,一旦掌握了移动通信软件技术,加上自己的硬件知识,一定能在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

  “光有广告理论知识肯定不行,还得有广告摄像与摄影、数字三维图形设计、数字平面图形设计、卡通设计、标志设计、CI设计等实际操作能力,不然哪个广告公司愿意让你练手还给你发着工资?”毕业于兰州商学院广告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王娜非常实际地说。她认为,在学校理论的东西学了很多,但上手的机会太少,“回炉”可以弥补自己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缺陷。

  最近在七里河就业局举办的一场春风行动就业招聘会上,兰州一家地产公司的招聘负责人程女士告诉记者,分公司总经理职位要求具有一级物业管理资质、较强的领导力,熟悉及运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等条件。记者发现,最近省市人才中心举办的多场招聘会上,企业所发布的招聘职位不少为中高端职位,企业招工则主要集中在中高级人才上。从企业提供的职位来看,中高级人才需求猛增。而在中高级人才需求中,又以专业技术类人才需求居多,如高级自动化工程师、生产工程师、技术研发人员、汽车发动机工程师等。其他类型职位,如人力资源类、企业管理类、销售类、企划类、翻译类、设计类、生产类职位均有需求。

  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讲,越来越注重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大学生回炉大军中,不少学生选择这些热门行业回炉。“从去年的公司注册量来看,各种技术培训中心,比如汽修、电焊、企业咨询管理等各类咨询公司数量有所增长”七里河区工商局企业科方喜元科长称。

  探究:就业压力是最主要原因

  说起“回炉”的原因,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李克分析说,首先,在目前人才市场饱和情况下,大专学历证书或某些本科专业非常不好找工作,或者找的工作不对口待遇不好,比如很多学销售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在超市卖东西,有的在商场卖手机,似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没有了一点用武之地。其次,很多以前很热门的专业现在出现供给饱和。像前几年比较热门的计算机、财会专业现在非常饱和,学生无法找到工作,只好回到技工院校再学一门技术,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观念慢慢有所改变,以前大家都认为上大学是唯一出路,现在大学生工作也不好找,但好的技工专业从就业和工作待遇来说,丝毫不逊于本科生待遇。同时,国家政策引导职业教育,现在国家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增长。他说,现在国家提倡学生上技校,一些高级技工证书和大专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就他们就业指导情况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跨国公司最需要的就是大量有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分析:“回炉”技校是一种互补状态

  “大学生回炉学技术,不是说大学生水平低,而是一种互补,既有技术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哪个大企业不抢着要。”甘肃政法学院机关党委书记樊峰岗表示。他说,有的学生认为上了几年本科再去技校学技术很丢人,而实际上,“不怕丢人”的几十个大学生在技师班毕业后,正拿着高工资在企业里忙活着。樊书记分析说,对于大学生来说,很多都是因为觉得丢面子、拉不下脸来重新到技术学校学技术;而高中生都愿意选择走高考这座“独木桥”,就为了取得本科的学历,可随着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的发展变化,家长和学生的思路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否则就会出现一些拿着本科学历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记者采访了多家技校和培训中心,发现回炉培训的大学生并不鲜见,相比于上高中、考大学、就业的模式,“回炉”学技术的学生似乎是有点逆流而上的感觉,不仅他们身边的亲友不理解,就算他们自己也曾经在内心纠结过。

  甘肃教育社张新称,早在2006年甘肃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里就出现了大学生回炉现象,当时是2004年从天津大学经管学院大专毕业的王君,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2006年9月,王君最后选择到甘肃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读中专,他是甘肃省第一个在中专“回炉”的大学生;同年毕业于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实用英语专业的石明兰也成为了甘肃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春季中专班招收的10多个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现在这些当年的回炉大学生都有一个好的工作和前途。他说,大学生回炉心态要端正,孰不知通过一个短暂的学习和回炉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定位才是硬道理,所以回炉学习要放松心态,别怕丢面子。

  提醒:理性看待“回炉”现象

  “回炉是大学生们求职遇到困难后,用适销对路的方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兰州书立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静表示,大学生回炉为了完成高等教育缺乏的内容,是为“治疗”学历教育与市场脱轨的“硬伤”。她说,大学生“回炉”读中专的现象给高校教育敲响了警钟,高校应思考如何更好地设置专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甘肃金府灯具市场法人马玉慧认为,当部分大学生不能到科研、管理等岗位,分流到企业的基层岗位,因所学专业与需求不相符,只好选择回炉。不过,马玉慧指出,回炉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炼成钢。大学生回炉,首先要做好职业规划,以免多次回炉;其次,要明白到哪里“回炉”。客观说来,大学生“回炉”现象已出现了较长时间,关于这种现象的争论也有很多。在新学期陆续开学,又有大批大学生“回炉”再学习的当下,争论还在继续。

  甘肃政法学院机关党委书记樊峰岗认为,高校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说改就能改的简单过程,而且只能是市场发生了变化,学校才能调整育人课程、学制等,学校的调整永远滞后市场变化,不能对高校强求太多。他个人认为,从就业角度讲,目前很多大学生就业面临供过于求的结构性难题,就业压力之下选择“回炉”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从人才资源角度说,他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因为要培养一个大学生,不仅个人、家庭要付出很多努力,国家也需要付出很多。”

  有人指出,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不光是个案,这就提醒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校必须进行反思,自己的专业定位和教育模式是否符合市场用人需求,“精英模式”的高等教育育人体系是否应该为职业教育让路。持此观点的人在疾呼“反思”的同时,时时将高校“改革”作为治疗良药。记者徐晓君

【编辑:王安宁】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