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期待高考“双轨制”冲破教改瓶颈

2014年03月26日 11:22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教育部官员近日表示,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的高考,其释放的信号是,教育部终于开始了有价值的高考改革顶层设计。

  高考改革一直在改,但一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抓手,且其价值导向和实际效果并不分明、甚至相悖。以江苏为例,自2000年起先后推出过几套高考模式,最“短命”的仅一年寿命,而现行模式也不断受到质疑。以全国论,尽管近年来高考考生数量有所减少,但还是有约900万之众,实际录取总数约700万人,且主要是通过统考统录。至于包括校长实名推荐制等在内的高校自主招生,也因摆脱不了统考约束而演变成名校之间的生源掐尖大战。

  现行高考制度的症结在于:高考仍是中国教育的指挥棒,它从高中一直指挥到妈妈的肚皮;高考也是选拔考生的唯一尺子,它通过统一试卷的分数来区分从一流名校到民办高职的生源。同样,高考还暗示了一种高等教育的价值判断,即名校、高分是优质的、有意义的,相反则属于非优质、意义不大的。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职业学院、特别是民办高职的学生自嘲为“垃圾考生”,而即便是办学水准相当不错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只能跟在本一、本二、本三后面收录相对低分的考生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统考统录一家独大的局面,架构与现行高考并行的录取管道,实行分类型考试、多渠道录取,用不同的尺子评价不同类型的考生,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流到不同的学习平台因材施教,并对应不同的升学渠道,以多元化的升学目标缓解当下应试教育带给学生及家长的压力,也引导学校寻找适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形成特色、丰富品种。

  从教育部官员释放的信息看,高考管道至少将由现行的“单轨制”变为“双轨制”,而在技能型大学的框架里,还设计了工程师、技师、高素质技术工人三个培养层次。无疑,这有益于将一元变为多元、将一把尺子变为几把尺子。如能顺利实现,则几百万考生将有适合自己的考试和升学选择。

  还不仅如此。高考双轨制如能顺利实施,首先将真正推动高中办学多元化,进而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选择;中考压力释放后,原本以中考为导向的初中教育教学就有可能迎来改变,这一改变必然也将影响到小升初学生家长的选择。如果这一切能形成良性循环,则当下浓厚且惯性极大的应试教育就极有可能被撕开一个口子,就一定会有家长带着孩子从这个口子突围,也一定会有学校加入突围队伍。

  之所以一再强调“如果”,是因为这项制度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它不仅取决于教育部的决心和设计,还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教育宏观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取决于全社会逐渐形成人才价值观的共识。如果职业技能型人才还是被认为低于学术型人才,如果工程师和技师在各方面都不及官员和教授,如果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得不到相对优质的社会待遇和生活保障,则该项设计的气数也可以预期,至少难以达到制度设计者的期望。(戚若予)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