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校长:让孩子扫大街也是一种教育

2014年03月28日 16:1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3月27日,美国俄亥俄州Highland high school的学生到访南武中学,中美学生一同上课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中美校长圆桌会议继续碰撞,有美国校长表示,社会服务意识应从小培养——

  中美教育之间的差异究竟体现在哪里?3月25日,一场中美校长圆桌会议在西关外国语学校举行,荔湾区教育局局长徐启贵带领区属众名校校长与会,与校长团一行共同探讨中美教育趋向,并签订姊妹学校协议。

  关于服务社会

  让中国孩子扫大街?

  有点难!

  “中国学生上课都乖乖地坐着,坐得太端正了,我并不觉得这样能学到多少东西。”有美国校长参观完中国学生上课后有感而发。在美国,老师鼓励学生探求真理,课上遇到不懂或者不太赞同的地方,学生都会举手提问。在课堂上老师会经常被打断,学生们有秩序地进行提问,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

  美方校长表示,道德教育是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教育,例如,在美国会安排学生去打扫街道,教育学生城市清洁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以此让学生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美国校长们谈到,他们在中国却经常看到老人家在打扫街道,这让他们很不解。

  广州一中校长的回答别有心意,他表示,在中国,要让家长理解扫大街是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这本身就很难。“家长们会认为,我是送孩子来读书,而不是去扫大街。”不过,他认为,随着中国家长走出国门了解更多,就能理解得更多,“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走出去服务社会。”

  关于未来选择

  上大学不是

  美国孩子的唯一出路

  减负作业的问题,最近几年大家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需要减负?多少的作业量是合理的呢?美方校长大卫·考贝博表示,在美国初一每天的作业量是10分钟,一个星期50分钟,但是上了高年级之后作业会逐渐增多。

  中国的孩子大多都选择高考进入大学。而在美国,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并不认为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想上大学的学生自己会努力学,所以课业和升学压力并不大。

  作业量少和升学压力小并不代表着学生没有限制。美国校长团谈到,美国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家长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尽管他的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中国的校长们也表示,现在课堂教学的多角度模式与美国并没有太大差异,关键在于在结果的导向上不同。对比之下,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可能复杂得多。

  关于新媒体应用

  设计在线教育模式

  吸引“宅娃”

  如今,课上课下,都可看见不少学生拿着各式各样的多媒体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美国校长看到后,表示在美国学生们也是这样。他们正在追求一种跨时空的开放课堂。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数码终端,让孩子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学习。

  广州市一中校长吴海洋提出,教育技术趋同下,中美教育的方向决定了未来两国的合作方向。这个观点深受美方校长的赞同。对此,中美校长一致认为,目前全球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孩子们更愿意面对网络而不愿面对面交流。

  针对这样的现状,美方校长们提出两个解决方法,一是反潮流而行,即创造机会并让孩子喜欢面对面交流;二是利用潮流设计在线教育模式。(记者 陈晓璇 实习生 王正邦)

【编辑:张海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