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争议男生班优劣不如落脚教育公平

2014年04月10日 09:4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上海市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计划在市八中招收两个男生实验班,“在尊重男生之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把他们培养成“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4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与其在“男生班”教育模式问题上纠结,不如在教育公平这个落脚点上务实求解。

  首先,“男生班”教育实验的评价标准颇难拿捏。一来,“男生班”算不算成功?比如男生缺乏阳刚、学习竞争中次于女生等,在以分数学业为标杆的主流评价体系下,“男生班”能否跳出狭隘思维,以更为科学的价值评判体系,较之普通班教育更能让男孩变成独立、善思、有担当的男子汉?“男生班”的成功范例是否就证明了该模式的适当,而其间被淘汰出局者应不应算作教育实验的“风险概率”?二来,是否是成功之必要条件?事实上,教育贯穿了学生幼年、少年、青春期等重要人生区间,这恰是性格气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学生品质、习惯及能力的养成,不能剔除家庭、社会、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故即便其为成功范例,也不能以“单独办班”为成功之必要前提。倘若先入为主地认为“男生班”的教育尝试优于其他,加上“有图有真相”的单面宣传,势必会造成“‘男生班’即最佳方案”的思维误区。概言之,如果不能以充足证据回答这些质疑,则只能认为,“男生班”的成功标准尚不确定。

  其次,不可简单复制推广。这种教育“小灶”极易拐进教育公平的对立面。若稍加行政助推力,或将其上升为对外宣传的教育标本而倍加呵护,则无论是对本地学校还是欠发达地区学生,都是一种人为的制度性歧视。相反,教育公平乃是最大公平。只有让全体受教育对象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才能体现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普世性”。因此,“男生班”无论成功与否,都只是特殊的个案,既不值得推崇和膜拜,更不具模板示范价值。(刘健)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