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紧跟市场,职业教育才有生命力

2014年05月13日 16: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今天学习的课程主要有三个步骤,认识裁片———做标记———锁边。”这是贵州省兴仁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正在指导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认真练习,实训室里,整齐摆放着20多台缝纫机,学生们人手一台。5月9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调研组来到这里,了解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学校什么时候创办?现在有多少学生?学校专业课程如何设置?”一走进教室,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华士飞便直奔主题。当听到学校的专业课程一直紧贴市场需求,已经从以前的14门缩减到现在的8门,并且还将逐渐取消计算机专业时,华士飞频频点头,不时驻足,俯身细看一件件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样品。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必须对接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华士飞强调,职业教育的定位一定要抓准,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不适合办一些综合性的,必须要集中,真正把技能教给学生,实现学生的就业梦。”

  “这个服装设计专业班里的学生毕业后全部能找到工作吗?”全国政协委员杜鹃接过话茬。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是调研组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也是她一路关心的问题。从第一天到贵州,她一直不忘收集材料,研究数据,刚过两天,包里已装了厚厚一叠。

  杜鹃了解到,该专业的学生在进校时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基本上一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工作,他们有的到浙江、江苏,还有一部分留在本地。“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应该多采取这种模式,要敢于从教学内容、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变革,最大程度地为校企合作创造空间。”杜鹃说。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结构应该与当地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全国政协委员王伟进一步建议,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尤其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使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

  在木制工艺品加工及木工机械实训室,一位德国外籍教师吸引了调研组的目光。调研组了解到,该专业完全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每年招收50名学生,由德国宁波怡人玩具有限公司选派德国专业技师负责专业课教学,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就读,第三年实习。

  “我们在这里上课感觉学校与企业一样、教师与师傅一样、教室与车间一样,未毕业先就业,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一位正练习切割的学生的话,让调研组成员倍感欣慰。委员们一致认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一定要尽可能整合各方资源,把学习、实训、就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汪俞佳)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