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黑网吧”猪圈藏身 高利润是屡禁不止原因之一

2014年05月21日 17: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贵州某地一网吧藏身猪圈”的消息引来不少网民围观,记者梳理最近“黑网吧”的报道,发现奇葩事儿还真不少。爱穿“马甲”、善打“游击”的“黑网吧”为什么如此费尽心思地东躲西藏?在不断变换花样的“黑网吧”背后,折射的是未成年人如何“触网”这道难题。

  侃侃“黑网吧”那些奇葩事儿

  卫生条件脏乱差、不通风、不透亮、敢对未成年人放行、允许浏览黄色网站、事故频发……没错,这些都是“黑网吧”的标签。然而,从最近媒体频频曝光的案例看,“黑网吧”的奇葩事儿远不止这些。

  【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是“黑网吧”的主要聚集地,居民楼、棚户房甚至猪圈,摆几台电脑就能成为“网吧”。近日,贵州大方县执法人员在一个约10平方米的猪圈里发现12台电脑,有学生正在上网打游戏。

  据执法人员描述,猪圈的窗户用一块深绿色、又脏又破的烂布遮得十分严实,里面黑漆漆的,只有电脑发出的微弱亮光,空气十分糟糕。圈外的破烂小房存放着两口喂猪的大缸,旁边有个茅厕,臭味直接飘进猪圈内。很难想象这些孩子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还能“乐在其中”。

  【能穿各种“马甲”】不少“黑网吧”穿着烟酒店、电子阅览室、小吃店等正规“马甲”从事上网经营。贵州省清镇市某职业学校一在建食堂3楼一处20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被经营者以“电子阅览室”的幌子安放143台电脑开起了网吧。

  贵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的民警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网吧规模很小,没有执照也不打招牌,平时不注意不一定能发现。这些网吧经营主要靠“熟客”——附近的中小学生一个带一个。

  【提供“附加”服务】为了躲避执法机关、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搜查”,并让学生“安心”上网,不少网吧搞“多种经营”,提供附加的“便民”服务。比如为孩子送餐、在网吧门口安装摄像头等。昆明有家“黑网吧”提供的服务更周到,设立小黑屋、暗室,家长或学校来找人,上网的孩子可以躲入其中。

  “黑网吧”为什么喜欢“打游击”?

  “黑网吧”为啥要穿着各式“马甲”,四处躲着打“游击”?它们究竟是在掩“谁”耳目?

  在我国,开设网吧的手续很复杂,需经文化部门、公安机关网监部门、消防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网吧要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需有工商的营业执照、《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网络安全管理软件安装证书》等证件,审核非常严格。很多网吧证照都不齐全,但又受高额利益驱动,所以就东躲西藏。

  高利润是“黑网吧”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贵阳市云岩区某网吧的网管王一哲(化名)介绍,组装一台19英寸的液晶电脑不到2000元,买的数量多会更便宜,而网吧一台机子如每小时收费8元、每天少说也要工作16个小时,半个月就能回本。很多“黑网吧”不需要交房租,可以说是一本万利。除上网费外,大部分网吧会供应餐饮等“增值”服务。

  目前,很多“黑网吧”多是面向学生尤其是未成年人。这些孩子在家里上网受限制,就千方百计躲着家长出来上网。但按照相关条例,网吧是不允许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一旦被执法人员发现,要给予惩处。很多网吧为了逃避检查就东躲西藏。

  贵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大队长史历新认为,目前的“黑网吧”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城中村这些基层管理比较薄弱的地方,很多乡镇级政府对“黑网吧”见怪不怪,重视程度不够。

  未成年人“触网”难题该如何破解?

  孩子对网吧的“迷恋”,让不少家长很忧虑也很无奈。忧虑的是担心孩子身心会受到伤害,无奈的是“黑网吧”屡禁不止,孩子网瘾难除。

  近日有媒体报道,为防孩子上网,西安有市民手绘“黑网吧地图”协助相关部门查处;广州白云区的廖姓女士更是在放学后将孩子用铁链锁住,但仍无法阻止孩子上网的“决绝”。

  一些专家表示,打击“黑网吧”单靠执法部门是不够的,只靠“堵”的手段也是不行的,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合理引导孩子“触网”,而不是一味地封堵,把孩子挡在互联网之外。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完全将青少年与网络隔离开来不科学也不现实。”史历新认为,“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安排学生集中上网,既可抵制‘黑网吧’,又能引导学生上‘绿色网’”。

  已有3年初中班主任经历的袁伟认为,“黑网吧”的吸引力在于不限上网人员和上网内容。学校和家长要学会把包括性知识在内的“羞涩”话题正确传导出去,培养孩子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为什么很多孩子玩游戏很专心,上课学习就不行了?因为玩游戏很快乐,学习却很‘痛苦’”。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何克认为,“目前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法需要反思。”

  被称为“戒除网瘾”专家的陶宏开认为,家长们“围、追、堵、截”、“关、停、卡、压”的做法,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家长要尝试着做孩子的朋友,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各方面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沟通是帮孩子戒除网瘾的诀窍。”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潘德鑫 褚晓亮)

【编辑:王珊珊】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