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拳治理贪腐还教育一片净土

2014年06月05日 14: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还教育一片净土,这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治理机制,调整教育权力和利益格局。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长王立英日前指出,当前教育领域绝非一片净土,贪污挪用科研经费案件近年明显增加,基建工程领域违纪违法行为易发多发,权钱交易违规招生影响恶劣。

  前不久,引起全国关注的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涉嫌贪腐案,有了新进展。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公众宣布:以涉嫌受贿罪决定对蔡荣生予以逮捕。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蔡荣生案足以印证王立英的讲话。对于教育系统的贪腐,必须出重拳治理,形成高压态势,而与此同时,必须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建立遏制权力的基本管理制度。在任何地方,只要权力不受制约,都可能制造出贪腐的土壤。治理高校贪腐,必须从制约权力角度求解,只有达成放权、分权改革的共识,并落实这一共识,才能遏制教育系统的贪腐高发。

  在笔者看来,教育系统贪腐案根源在于严重行政化——在外部,政府部门可以直接干预学校办学,人事权、财政权掌握在行政部门,为此,行政权有很大的寻租空间,在学校领导任命、财政拨款、基建招标、招生上,有着“灰色地带”;在内部,行政主导校内大多数资源的配置,就像招生这么专业的事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可轻易“打招呼”,“进行运作”。人大曝出的招生贪腐案,暴露出当前特殊类型招生存在的制度漏洞。

  对于教育系统出现的贪腐,纪检部门一直要求严把学校的决策关、财务关、基建关、招生关,并要求高校领导签订廉洁承诺书。客观而言,这样当然有效,但还不够。原因在于,与其靠拥有权力者的自律来遏制贪腐,不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当下,也有不少人把教育系统的贪腐归结为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但却没有思考过社会风气为何会影响到学校。如果学校实行现代学校制度,进行民主管理,校长是由公开选拔产生,行政权和学术权、教育权分离,校长无权决定学术事务,教师和学生可参与学校管理、监督、评价,所有办学信息完全公开,不良社会风气会影响到大学和中小学吗?可见,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学校办学难以保持独立性、自主性,才会受到不良风气影响。而学校的独立性、自主性,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只要学校的灵魂没有丢,就能保持相对清醒,从而对推动社会变革起到重要作用。

  要还教育一片净土,从根本上治理招生、基建、财务、决策中的腐败问题,必须铲除制造贪腐的土壤。这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治理机制,调整教育权力和利益格局。在这方面,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提到要改革教育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现代治理能力。眼下的问题是,如何坚定推进这一改革。 (■熊丙奇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