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听孩子讲故事

2014年06月11日 14:16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去年,我到新加坡参加亚洲儿童图书节,和当地的图画书作家阿果一起主持了一个亲子工作坊,工作坊的主题是:和孩子一起讲故事、写故事、画故事。来参加的有四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还有十来个成年人。为了便于操作,我们规定了故事的开头:“一只小动物出门去散步,捡到了一颗种子……”至于是什么小动物、捡到了什么种子、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自由发挥。

  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

  第一个分享的是四岁的小女孩。她站在椅子上,翻动自己的图画书,向我们讲述她写的故事,她的妈妈偶尔做点补充,以便更准确地传达她的意思。

  她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一只小兔子出门去散步,捡到了一颗种子。小兔子把种子吞下去,种子从小兔子的屁股里滚出来,变成了一串奇奇怪怪的数字。小女孩为那些奇怪的数字涂上了鲜艳的颜色,五颜六色的数字仿佛在跳舞。

  第二个分享的是五岁的小男孩。这是一个瘦瘦的小男孩,是爸爸带他来的,在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小男孩一直依偎在爸爸的手臂上,显得特别脆弱。中途不知道为什么事情还哭了一会儿鼻子,但哭泣的过程也是无声的,不像一般顽皮的孩子那样边哭闹边叫喊。

  这个瘦瘦的小男孩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小熊猫出门去散步,捡到了一颗种子。小熊猫把种子种在草地上,长出了一棵竹子,竹子又高又直,一直伸进云朵里。小熊猫沿着竹子爬上云朵,在云朵里找到了小鸟的家,和小鸟成为朋友。小熊猫就一直留在小鸟的家里。

  当他说到小熊猫一直留在小鸟的家里的时候,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觉得这个孩子虽然依偎在爸爸的手臂上,但他内心挺孤独。

  第三个分享的是六岁的小男孩。这个孩子进门时手里就拿着一个塑料做的玩具扳手,在我和阿果讲课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塑料扳手想象成一把手枪,不时朝我们瞄准。他一会儿像一条泥鳅一样滑落到地毯上,一会儿像只小猫一样藏在椅子底下,还时不时因为响应我们的讲述而打断我们的话,他没有一刻是安静的。

  这个调皮男孩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鳄鱼出门去散步,看见鳄鱼来了,河边的兔子、青蛙和其他小动物都逃走了。鳄鱼捡到了一颗种子。鳄鱼把种子扔进河里。河里长出了一间小房子。青蛙、兔子和其他小动物看见河里的房子都很好奇,跑到房子里来看。当他们打开房门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爱心派对正在等着他们,桌子上还有一个心形的大蛋糕,派对当然是鳄鱼举行的……听着他的故事,我心想:这个调皮的男孩多么渴望能交到朋友啊!

  七岁的小男孩第四个分享他的故事。这孩子是个小学生,他一直认真地坐在椅子上听我们讲课,眼神专注。他也认真地完成了他的作业。

  他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小猫出门去散步,捡到了一颗种子,它把种子种在地里。天下雨了,种子发芽了,长出了一棵美丽的樱桃树。这孩子四平八稳地完成了作业。

  孩子们的故事分享完之后,大人们开始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大人们的故事当然比孩子们的更复杂和曲折一些。有的通过故事表达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比如一个画家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只猴子出门去散步,它捡到了一颗种子。它把种子种下去,天天盼望种子发芽。可是,种子迟迟没有发芽,它的情绪从兴奋、期待,到无聊、烦躁,最后它失望了,它决定不再等待了。可是,就在它准备离开这颗种子的时候,它听见地下有一个声音说:“别走,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从地里爬出来了一只小乌龟。原来这颗种子是一个乌龟蛋。小猴子幸亏多等了一会儿,等到了一个好朋友。

  有的设置了悬念,故事结束的时候引发孩子思考,寻找答案。比如一个幼儿教师的故事是这样的:青蛙妈妈有很多烦恼。有一天,青蛙妈妈找到了一颗种子,它把种子种在池塘里,池塘里长出了三片荷叶。三只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开心地唱歌。现在,青蛙妈妈的烦恼没有了。青蛙妈妈当初有什么烦恼呢?原来她的烦恼是三个孩子没有荷叶做小床。

  工作坊结束的时候,我对大家的故事作了简单的点评,首先肯定了每一个人的创作,但我也表示,我最喜欢的还是四岁小女孩的故事。四个孩子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反映了孩子的认知与成长的一些规律。越小的孩子心灵的世界越自由,越具有想象力。她的故事不像其他三个孩子的故事一样有“意义”,却相当有“意思”,充满了游戏精神。

  对于创作故事来说,有意义其实是容易的,包括成年人故事中的那些悬念和哲理,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得来的。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文学故事、还是知识的学习和对世界的认知,我们知道每样东西、每件事情都具有“意义”和“价值”,我们也习惯了从事件后面去发现意义与价值。没有“意义”却是难得的。这说明孩子在放飞想象力的时候,心灵世界是无限自由的,她享受的是创造故事本身的快乐。而且也唯有以心灵的自由为前提,人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

  我的点评也引发了家长和老师们的讨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教育儿童?如何在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和道德情感的同时,又给予孩子心灵世界的充分自由,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今天的教育就如同一颗种子。种什么种子,将种子种在哪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成年人思考的重大问题。□汤素兰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