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共教育均等化的路要走好

2014年06月18日 13:56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每年临近中小学入学季,我都会遇到一些为孩子上学而四处奔走的朋友,他们心急如焚,生怕自己的孩子进不了他们心目中的“好学校”。他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毕竟孩子上学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可能也会影响到孩子父母未来的生活。因而,当今年取消初中择校生的分配生资格的新政策一出台,我就很想为之叫一声好。但是,对于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我们还需要持续观察一段时间,最终的评估要等到新学年开学以后。

  其实,对这项新政策实施效果心存疑虑的不止我一个人,不少准学生家长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忧虑。如果抛开这项具体政策,从更大范围观察和思考择校问题,我们会发现这涉及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公共服务重要领域之一的公共教育服务更需要均等化,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准学生家长们之所以不择手段地为孩子挑选心目中的“好学校”,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小学办学质量的不均衡。

  大家都知道,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短缺经济”条件下,我们选择了一条有区别的基础教育发展道路,即将学校划分为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然后对所谓重点校给予优厚待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同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出现了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还在逐渐扩大。于是,公共教育服务就偏离了均等化的方向,这种趋势到目前也未能得到有效制止。如此一来,出台一项招考新政策,其所产生的效力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既然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百姓都认识到了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性,那么,如何走好这条路,就是下一步要认真思考和仔细设计的关键问题了。按照“均贫富”的传统思路,只有向那些处于二流或三流水平的学校提供大力支持,让它们有能力赶超一流的学校,才能够真正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因此,深化改革的重点不应是“高岗添土”,而应是“低洼地填土”,才会有一马平川的景象出现。(彭秀良)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