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也谈“理解古诗词欠准确”

2014年06月18日 15:3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深圳商报》以整版篇幅刊发长文《高考评卷组长逐科点评试卷》。我用3个多小时反复阅读了几遍,画出重点,原本想对“逐科点评”进行“再点评”。语文、数学、化学、生物、物理、历史、地理和政治试卷点评本身的问题就不少,而点评者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数学科学院院长、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院长、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水儿的教授,各科评卷组组长,头衔都挺唬人。思来想去,还是别一下子招惹这么多大家伙了。何况,我除了语文、历史、地理、政治,其他学科的知识与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比都相差甚远,“再点评”岂不是“圣人面前卖《三字经》”、“关公面前耍大刀”?

  小题可以大作,大题也可以小作。退一步海阔天高,就谈语文试卷点评中的一点吧。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语文评卷组组长陈少华教授点评:“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考核,注重在理解运用中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运用和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考出水平与差距。但从考生答卷来看,考生阅读理解古诗词的意蕴欠准确,今后应该注重加强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当代青年人,“阅读理解古诗词的意蕴欠准确”,我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倘若十七八岁的青年人大多能够十分准确地阅读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反而有点不可思议,古诗词专家们就要失业了。

  古诗词的意蕴,最高的境界,我以为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言言殊,充满着丰富性与多样性,很难有一个绝对完整准确全面的标准。几个负责考试出题评卷的语文老师非要给古诗词的意蕴弄出个统一标准答案,不是毁了古诗词的意蕴,就是毁了高考考生的想象,或者是一起毁了。当然,以古诗词为饭碗的专家讲自己阅读理解古诗词的意蕴,那只是一家之言,不能强加于人,也很难强加于人。只有弄进语文教材和高考试卷,才能强加于人,那也并非证明是阅读理解古诗词意蕴的正确,而是手中的权力在作学术的后盾,不照抄照搬标准答案不给分而已。

  古人写作诗词,好的作品无不有感而发。除此之外,还有历史背景、个人阅历、当时当地的语境以及文化修养等。仅就年龄而言,今天的高中毕业生大概也与古诗词作者写作时的年龄大都不一样。让十七八岁的人,理解陆游六十岁时写的诗词意蕴,这和赶鸭子上架有什么区别。

  前几天,我去新疆。在哈密看到左公柳,左宗棠100多年前种下的树木,不禁想到古诗:“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对这首古诗的意蕴,二三十年前的阅读理解与如今站在左公柳下的感受大不相同。据说毛泽东晚年多次吟诵这首古诗,他当时的理解感受更是我们一般文学爱好者无法体会到的。今人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有一个由浅入深,随着年龄、阅历、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考题出偏了,问非所当,应当受到责备的不是考生。(苏文洋)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