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部分远郊区县一本率翻番 文理平均涨数十分

2014年06月30日 10:0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高考,远郊区县高考成绩喜人,部分区县一本率翻番,创造“历史最佳”。市教委将这一成绩归功于高考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同时,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远郊区县的“智力支持”也功不可没。据记者了解,为了提升远郊区县的教育质量,本市计划让更多的城区优秀教师到郊区任教,同时,市属高校明年也有望在远郊区县投放定向招生计划,为那里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学机会。

  部分郊区

  文理平均分上涨数十分

  往年,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等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考生数量,占全市考生的20%,但由于考试成绩等原因,清华、北大等名校在此招生的比例仅有1%。

  今年高考,这些区县的考生人数有所下降,但创造出“历史最佳”的高考成绩,延庆等区县一本上线率甚至实现翻番。

  门头沟今年考生有673人,其中文科平均分为457.57分,比去年提高21.85分;理科平均分为473.6分,比去年提高22.1分,理科一本上线率达到17.74%,比去年提高了3.71%。

  昌平区今年考生共有2256人,其文理科平均分均有所上涨,分别比去年提高了33.09分、7.8分,而文科一本上线率和理科一本上线率也分别比去年提高了4.3%和2.97%。

  大兴区今年共有3102名考生,其文理科平均分分别比去年提高了47.27分和23.5分,而文科一本上线率和理科一本上线率也分别比去年提高了3.2%和3.08%。

  延庆县今年共有1478人参加高考,其文科平均分为491.87分,比去年提高了26.07分。在今年文科一本分数线上涨16分的情况下,该县一本上线率仍有所增长,达到15.18%,比去年提高了1倍多。

  课标高考适合郊区生

  今年,市教委首次召开郊区县高考情况分析会,会上,相关郊区县的教委主任将今年的好成绩定义为“逆袭”,的确,远郊区县与城区教育强区的差距在快速缩小。

  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至今本市陆续出台了一些教育改革措施,如今,改革的红利在远郊区县得到体现。“通过一本上线率和平均分不难看出,远郊区县与东城、西城等教育强区的差距在缩小,有的区县甚至缩小了10分以上,这说明今年大部分考题是适合郊区学生的。”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的高考立足于课堂、课标,而不是课外培训班的内容,这表明未来高考命题的趋势重在体现教育均衡化,而不是掐尖。

  郊区县高考成绩“逆袭”恰恰就是重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结果。据了解,近年来,各郊区县纷纷引进城区甚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借助“智力支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据延庆县教委主任魏旭斌介绍,该县依托高校教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优秀教师培训教师,辅导学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新东方英语教师辅导高三学生英语复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指导高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教师还为全县英语教师开展培训。

  门头沟教委主任李永生介绍,仅去年,该区就面向全国引进4名特级和省级骨干教师、两名校长,成立了吴正宪、陶昌宏、李卫东等名师工作站,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上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需要。大峪中学“生命科学实验室”和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的“地球科学实验室”,被市教委批准进入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

  部分市属高校

  今年已设郊区定向计划

  明年,远郊区县的高中将有更多的利好消息,不仅更多的城区优秀教师有望到郊区任教,在京名校也有望向远郊区县投放定向招生计划。

  本市有关负责人曾在年初透露,从明年起,本市部分一本院校有望向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等生态涵养发展区定向投放招生计划,以提高这些区县考生考入一本院校的比例。今年这一设想已经启动。首师大、首经贸、北京建筑大学已在今年高考提前批中各设10个计划,专门用于招收户籍和学籍在首都城市功能新区或生态涵养区的农业户口考生。

  此外,本市还正酝酿制定促进教师流动的方案。按照设想,城区里的中高级教师,必须有3年至6年时间到生态涵养区流动,教师在升至特级教师之前,必须要到三五个学校流动,且至少要到远郊区县流动一次。针对英语学科,本市已决定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力量,支持部分中小学英语学科建设,帮助培训英语学科教师,改进英语课程教学,力争实现“每校至少配备一名英语外教”的目标。(记者 贾晓燕)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