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莫让功利报考灰了青春色彩

2014年07月01日 10:21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莫让群娱式噪音乱了自我的方寸,莫让功利化思维灰了青春的色彩。“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睛,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

  各省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考生开始进入填报志愿阶段。在微博上,有人发布“千万别报某某专业”的帖子,“前辈们”总结了诸多自认为是“坑爹”的专业,如 “千万别报国际贸易,因为听起来‘高大上’,结果还在国内混”,“千万别报计算机,因为都是宅男,无从下手”,在现实中,也的确有很多人都表示,非常后悔当初专业没有选好。

  网友的建言“琳琅满目”,从法律、英语、广告设计到戏曲、医学等专业,总有网友找出“千万别报”的理由。当然,与其从作古正经的角度,来探讨、分析这些建言的真实性、可行性,倒不如将其看成是网民的又一次“群体性欢乐”来得客观。毕竟,每一个专业都有众多潜心钻研、乐在其中的“学霸”,以及诸多滴水穿石、卓有建树的大家,让人们感受、艳羡、分享这门学科的魅力。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的家长与考生,正陷入功利化专业报考的斯芬克斯之谜中。这种功利化,并非体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大上”的理想愿念上,在依然残酷的高考竞争中,如何结合分数,为子女谋一条“好出路”,本就是家长们的第一本能。只是这种本能,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代背景下,被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冲突所冲击,而变得愈发不安起来,甚至把这种焦躁的负能量传递给了孩子。

  而家长及考生的这种不安,恰恰给了一些同样需要情绪表达的网民,提供了感性宣泄的平台。于是,“千万别报体”在网民的接力、接龙中走红,自然在所难免。而这种虽然不乏理性基础但更多的是一种感性流露的“建言”,又在网络的扩音筒作用下被极致放大,叠加了“千万别报某某专业”的紧张效应,对家长及考生,形成“网民狂欢式”的伤害。

  莫让群娱式噪音乱了自我的方寸,莫让功利化思维灰了青春的色彩。对于仍在求学路上的考生及其家长而言,如果林肯的名言“世上没有卑贱的职业,只有卑贱的人”,在其眼中仍是理想认同的话,胡适先生“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睛,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之告诫,便愈发透视着大学教育的精神。

  当然,要抵制功利化的专业报考思维,并非仅仅是家长、考生之事。职能部门如何与高校、社会共识共为,营造充满爱心、自信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拷问。(正言)

【编辑:刘艳】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