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加分”监督缺位老百姓就会“老不信”

2014年07月09日 14: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只有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各类加分政策,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才能消弭考生家长的质疑和不满,避免让更多没权没钱没势的考生处于不公平地位。

  800多人加分,运动、版画、卡通、招商引资等名目繁多……日前开始公示的哈尔滨市报考重点高中拟享受的加分类别和考生名单,受到不少学生家长的质疑:政策面过宽、加分过多过滥。质疑不公的家长建千人QQ群,里面分享了家长们自发调查的造假形式和名单等多个文档。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哈尔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决定采取三项措施严查中考加分造假,录取时间延后。

  按照哈尔滨市教育局在其官网上公布的情况,加分项目五花八门。一个地市的中考加分动辄近千人,加分项目类别之多,加分群体规模之大,很难不让人对“加分”与“特权”产生联系。考生家长的质疑虽不乏成见和误解,但也并非无稽之谈,应该看到质疑的背后是对考试公平的焦虑和期待。家长自发组织调查加分真相,既是为弱势的“裸考”考生鸣不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加分政策本是为保障起点上的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对特殊群体原有入学机会实质不公平的一种补偿。但它在对一部分人群进行补偿的同时,往往又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在竞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让那部分普通考生输在了起跑线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运作过程不透明,有效监督不到位,成了“拼爹游戏”和“拼钱游戏”的腐败工具,严重背离了加分制度设计的初衷。

  客观地讲,不排除部分学生确实具备加分条件,但面对公众的质疑,责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拿得出确凿的证据来自证清白,而不是靠闪烁其词来躲避追问,导致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让“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倘若相关单位不能自证清白,反倒需要考生家长大费周章追查真相,公平正义“姗姗来迟”,既是政府的失职,更潜藏公信力下降的隐患。

  法治文明社会,唯一和最后的底线是程序正义。我们不应忘了平等竞争是考试制度的灵魂,公平、公开和公正是考试制度的核心理念。如果贸然将招生中现有的程序和规则肢解殆尽,代之以虚假的潜规则来评判,加分项目五花八门,加分过程隐晦难懂,难保不丧失公允。由是观之,对加分项目的规范,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构建合理的“公共利益”决断机制,在程序到实体的各个环节充分保障所有考生的合法权益,使考生及家长能够看见一切、知道一切、判断一切,抑制加分过程中自利行为与寻租行为的发生。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达尔说:“政府在做决定的时候,必须对受到这些决定约束的那些人的幸福和利益予以同等考虑。”考试加分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对加分过程及标准的确定和阐释,教育主管部门不应放弃中立态度去偏袒利益攸关方。换言之,涉及到具体的加分项目,是否加分、如何加分应全部公开透明,而不是简单地让社会接受某种既定的事实。

  笔者认为,只有严格执行各类加分政策,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才能消弭考生家长的质疑和不满,避免让更多没权没钱没势的考生处于不公平地位。毕竟,考试是庄严神圣的,容不得金钱、地位、权势的侵扰,理应成为每一个考生站在同一公平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的平台。

  (■郭立场 作者系河南省信阳师院教师)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