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交活动中如何化解尴尬的冷场

2014年07月15日 10: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对我来说,生活中的冷场相对容易化解,自我解嘲一下,换个话题,或是聊聊天气。最尴尬最无头绪的冷场要属公务员面试了,那种强大压力下“一个人的独舞”,十几个考官表情严肃全神贯注看着你,紧张心慌无助,又不能乱说。那一刻时间仿佛凝滞,唯有呼吸声和心跳声最真实。

  ——Sasha

  说到冷场,最难堪的是高中毕业那天晚上的全班联欢。作为班长,我第一个上台发言,居然不知道说什么,足足站了5分钟,那个尴尬啊。最后我开始哭,挤出几个字:3年了,我舍不得大家……

  ——范鹏举

  有一次聊天说起我们学校的猫。我说那猫过得很舒服,看到它睡在台阶上,大家都绕着它走。朋友瞪着我吼了一句:怎么着,难道谁还非得去踹一脚吗?我当时就惊呆了,还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之后两人一路无话。——改个不文艺的名

  最多的冷场,应该是双方没有共同的话题。比如,和长辈坐在一起,和很久不见的朋友坐在一起,和刚刚认识的人坐在一起。双方都不开口,焦急地思索着要谈论的内容,又担心有没有什么禁忌或者不该说的。现代人太敏感。——伽蓝珈蓝记

  我家天天冷场。父母的性格都不怎么开朗,不喜热闹,常常是我有意多说话、开玩笑,想活跃气氛,却总被视为多话、犯傻。久而久之,我也不说了。其实我非常讨厌家里的气氛。

  ——梦子向前走

  刚工作时,有个大姐因常年夫妻不和,上班时总是整整一天一言不发。我一开始觉得特别尴尬,一年之后也就慢慢习惯了。现在,我能做到和别人共处一室,即便互不交流也泰然自若,不会觉得别扭,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真该感谢之前那段经历。——js玉玲珑

  去年国庆节,第一次去相恋多年的女友家谈结婚事宜。双方家长见面寒暄一阵之后,面带微笑却相对无言,场面颇为尴尬。为了缓解气氛,我掏出香烟敬上,然后房间里又充满欢声笑语。

  ——龙腾四海112

  谁都不喜欢尴尬的冷场,可这偏偏是人与人相处不可避免的窘境。明明现场气氛冷到冰点,额头却渗出热汗,心里抓狂,大脑空白,嘴巴紧张到根本张不开……这时候,往往还会出现时间失真的体验,明明只有十几秒钟,却感觉像是过了半个世纪,越害怕这种尴尬,就越觉得时间慢得离谱。

  冷场虽然让人备感压力,但是这也说明我们的“亲社会性”。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无视别人,对人际关系毫不在乎,那么冷不冷场也就无所谓了。所以,有时候人会通过故意制造冷场来表达敌意与攻击欲,“我就不说话,让他下不来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碰到冷场的第一反应都是想方设法化解,因为这种尴尬让我们紧张焦虑,既然没有地缝可以钻,就只能勇敢面对了。

  你的尴尬会让大家都尴尬

  200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访问美国,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华盛顿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不过尴尬的是,布什在致辞时出现了引发哄笑的口误。他说,美国人民非常荣幸地欢迎您再次来访。您曾经和10位美国总统共进过晚餐,您还参加了美国独立200周年的纪念仪式,那是在17……,是1976年。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布什有点儿窘迫地冲女王眨了眨眼,女王也回头看了看他,面无表情,现场气氛冷到冰点。幸亏布什马上开了个玩笑:“她(女王)刚才看我的时候,就像是母亲在看孩子。”此话一出,顿时化解了现场的尴尬。

  发挥幽默感是化解冷场的诀窍之一,不过如果你实在幽默感有限,碰到类似的尴尬至少要学会打岔。比如,偶遇好久不见的前同事,你兴冲冲地问:“听说你现任男友是个大律师?”没想到对方回答:“哦,我们刚刚分手了……”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赶快打岔:“哦,抱歉,我完全不知道。你这是要去哪里办事儿呢?要不要搭我的车?”又或者开会的时候,你征询大家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却无人理会,那么你也可以赶快岔开话题:“看来大家都需要时间想想这个问题,没关系,大家先想着,我们谈下一件事。”

  可惜,冷场的时候很多人的幽默感甚至打岔的能力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原因大概是他们觉得冷场实在太可怕。如果你能在冷场时保持自信、放松的状态,对方也可能不会觉得这是件天大的事;如果你各种扭捏不安,抓耳挠腮,对方自然会觉得这样的沉默是无法忍受的。

  一句话,你的尴尬会让大家都尴尬。

  最保险的办法是对对方本人感兴趣

  化解冷场的第一步,是要接受冷场时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老是不停地关注或者压制那些让人脸红心跳的紧张、焦虑,结果只会是进一步强化它们。有时能把自己此时的尴尬讲出来,本身就是化解冷场的良方。一个小伙子告诉我,他每次相亲都在女孩子面前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如果对面的女生是他心仪的类型时,他更是呆若木鸡,想喝口水稳定一下情绪,结果手一抖,水洒了一身,搞得女生也很尴尬。他说,越想镇定就越糟糕,越想掩饰就越觉得对方一定会看出来。

  我跟他商量,也许下次相亲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紧张说出来:“抱歉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坐在你对面我突然觉得很紧张,简直手足无措。”有时候我们的尴尬反而是对对方的恭维呢。而且,适度地坦露内心感受也会让对方放下防御。

  如果在和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你经常因为想不出合适的话题而感到尴尬,那么下面这招也许可以试一试。想让别人打开话匣子的最好办法,是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你问一个从来不看足球的人对本届世界杯卫冕冠军西班牙队爆冷出局怎么看,那么就无异于在制造冷场的机会。

  当你把握不准对方会对什么感兴趣时,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对他本人感兴趣,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最感兴趣。你可以询问他们的近况、家乡、爱好甚至梦想,不过年龄、体重、收入和前任这类隐私信息应该属于禁忌,除非你想惹对方愤怒,让自己尴尬。记住一点,最好多问开放性的问题,给对方更多说话的机会,也许你会在他的回答中找到更多的话题,比如“原来您也爱做菜啊,您最拿手的是什么呢?”“我也有朋友喜欢红茶,红茶中您有推荐的品类吗?”

  将话题下切是一个将谈话进行下去的好办法,下切的方式就是从一个大的话题开始,不断问更细致的问题。当你和对方讨论最近上线的大片时,如果对方直接说“不喜欢”,有些人就会一时语塞,其实完全可以继续往下问:“你是觉得情节太离谱,还是讨厌演员的表演?”

  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最好用一个问句来结束你的发言,因为一个总结陈词式的结论可能会让谈话戛然而止。比“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更聪明的方式是,在你的结论后面再追加一个小问题,“你觉得呢?”

  谁都喜欢那些对自己感兴趣的人,这让我们感觉受到尊重与重视,话匣子自然也更容易打开。当然,如果对方已经显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频频看表或者是打哈欠,那可能表示他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兴趣,也许暂时闭嘴才是上策,否则只会令双方更加尴尬。这时你不妨体贴地跟上一句,“您是有事儿吗?”

  肩并肩交流会有效减轻双方的压力

  当两个人说着说着忽然没话题的时候,不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第一种方式是聊正在进行的活动。如果你们正在吃饭,那么不妨打个岔:“哦,你觉得这菜做得怎么样?”如果你们正在喝茶,不妨扯上一句:“这茶浓淡合适吗,您最喜欢哪种茶呢?”如果当下的活动不适合作为话题,那么还可以参考下面这个万能的句式,“你听说……了吗?”省略号的内容既可以是国际局势、近期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圈内传闻甚至明星八卦,具体内容主要取决于场合和彼此的身份。

  还有一种就地取材,就是如果找不到新话题,你可以回顾之前对方谈过的内容。比如:“对了,你刚才说你上个月去台湾自由行,我也想去,你有什么建议?”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打破冷场,还会让对方感觉你一直在认真倾听。在人人求关注的时代,能给予别人关注的人都是珍稀品种。而且有研究发现,对别人感兴趣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了解和理解他人。

  除了说话,你还可以通过一些行动来打破僵局。在聚会中,你可以主动要求给对方倒一杯饮料或者帮他去拿一些小吃。其实中国式饭局上的频繁劝酒、互相夹菜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打破陌生人在一起无话可说的尴尬。甚至有时候,你可以邀约对方和你一起做一些事,比如分享几张你旅行的照片或者社交网络上的有趣视频,当四目相对的交流变成肩并肩的交流,彼此不再成为互相关注的焦点,双方都会感觉到谈话压力减小,反而更能畅所欲言。

  对于男性来说更是如此,无论喝酒、打球还是钓鱼,肩并肩式的交流是他们更放松与自在的沟通方式。所以,有人特别推荐相亲的男女去博物馆看展览,那里不仅可以随时找到话题,更重要的是,肩并肩的站位避免了大眼瞪小眼的尴尬。

  在手机被过度依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查看手机、刷朋友圈是两个人无话可说时最好的解决方案,如同一个可以随时藏身的洞穴。于是,一堆陌生人聚在一起看手机,成了社交无聊、无趣的典型征兆。不过,必须强调的是,当你在与人交流时频繁地看手机,等于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抱歉,这一坨电子元器件明显比你更有趣”。

  最后要提醒的是,那些连偶尔的冷场都无法接受的人,以及在冷场中情绪反应强烈的人,往往有自责的倾向,他们认为冷场是自己的错。有些人把冷场当作对自己社交技能的否定,这只会引发更严重的紧张和焦虑。

  其实冷场的尴尬也是社交活动中的一部分,有时候是因为双方刚刚结束了一个话题,都需要一点时间去整理以及找出新的话题。特别是重要的话题讨论完毕之后,大家都需要一点时间认真消化。或者有的时候,只是双方都感到有些累了,想暂停一下,这也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这时候没必要着急打破沉默。

  这在肩并肩式的谈话中尤其明显:你们共乘一辆汽车、同坐一架飞机或在同一列地铁上,或者你们的谈话气氛比较轻松,这时候真的没必要喋喋不休地一直讲下去。话痨本身也会令对方感到尴尬,而对待话痨,大多数人会主动选择冷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 汪冰)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