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部分高校录取新生夹寄移动卡 被指校企利益复杂

2014年07月16日 0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7月16日电 (记者 徐乐静 实习生 胡佳棋)7月初,本网报道了浙江某理工类大学每年的新生报到资料袋中都夹带移动SIM卡一事,根据这一线索,记者对浙江省内杭州、金华、湖州等多地高校过去几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会在录取通知书或新生报到资料袋中放置移动SIM卡。

  据记者了解,工信部2011年发布了《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禁止“签订排他性协议”、禁止“夹寄SIM卡和宣传资料”等现象存在。为何浙江多数高校仍存在上述现象?记者就此开展调查并咨询了通信业内相关专家,希望能揭开其中利益关系,并了解今年的整体情况。

  现象:移动SIM卡“藏身”新生资料袋

  每年的开学季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都是抢占新生市场的有利时机,运营商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第一时间将自家的SIM卡送达新生手中。

  过去几年,浙江省内众多高校新生是如何获得SIM卡的?是自行到营业厅办理,还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中新网记者近日对杭州、金华、湖州等多地的情况展开调查。

  今年大三的苏武(化名)同学告诉记者,当年他考上浙江大学时,录取通知书中除了学校的资料外,还有移动电话卡和银行卡。

  “去年浙大新生报名时,两家运营商因为新生报到袋中夹着移动SIM卡而起了冲突,当时还由通信管理局出面进行调解。”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记者了解到,浙江树人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大学等一些学校的大一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获得SIM卡,且均为移动SIM卡。2013年,浙江树人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的移动SIM卡卡封上宣传:“树大95%学生都在使用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品牌套餐”。

  “在录取通知书里,里面一张纸上写着:以后所有事情会通过这个号码来通知你。”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一位08级学生回忆说。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专业一名大一学生反映,前几届SIM卡是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到家里的,而她所在的一届是分开的,录取通知书先寄到,而后移动(SIM)卡和入学指南之类的资料一起到。

  除了在录取通知书内夹寄SIM卡外,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不少高校将办理移动SIM卡嵌入到新生报名的流程中,而SIM卡则存放在新生报到的资料袋里。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告诉记者:“包括新生需知、地图、银行卡等宣传学校、学院的资料都在资料袋里。”

  据了解,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发放到学生手中的SIM卡的使用率十分高。“我们一个班里有30多人,只有三四个不用,班长、辅导员在整理通讯录的时候都是按那个上面的号码整理的,不用的话会不方便。”一名大学辅导员如是说。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舟山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显得带有几分强制使用的色彩。该校大二学生小陈告诉记者,全校学生必须统一使用电信卡,这张电话卡用处很大,上网、上课记录、进出寝室的门禁、进出图书馆刷卡、校园内消费等都需要使用。

  校方:与移动公司合作有着历史原因

  为什么录取通知书内会夹寄移动SIM卡?为什么新生的报到资料袋中也会放有移动SIM卡?是不是移动公司与高校都存在合作?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多家高校,而高校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确实存在与移动公司合作,主要是有着历史原因,同时并不强迫学生使用。

  地处下沙经济开发区最东面的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该校通信科许老师告诉记者,浙江工商大学与移动公司合作有着历史原因,之前电信和移动没有投入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学校办公区域的固定电话、学生宿舍电话、办公网络等都是联通的。

  “刚开始的第一年,联通跟移动基本是战平的,移动40%左右,联通30%。”许老师说,2003年、2004年的时候,学校手机还未普及,当时学生只有70%在使用手机。后来因为联通的信号不好,所以这批联通用户全部退网。等到下沙校区设立后,学校就出资给所有教职工建立了移动虚拟网,在虚拟网内通话免费,这也促使了学生选择移动业务。

  等到2008年,学校开始允许运营商进行信号覆盖,当时移动和联通投入很大,移动建设的网络更加完整,技术不断更新,而联通实际上没有进行跟进,所以学生在使用后感觉移动信号最优。而前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学校90%以上师生使用移动业务。

  许老师解释,正是因为有了以上历史原因,所以学校在新生报道第一天,只允许移动公司进场,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学生简化手续。“这一天过了之后,其他运营商都可以进场,进场了以后他们自己可以做宣传。”

  浙江某理工类大学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学校与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分别有合作。2010年学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运营商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最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标。2011年上半年,学校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合作共建校园一卡通和无线校园网工程项目协议,与中国联通签署了合作共建信息化项目协议。学校通过上述项目引进社会资金,并以学校为主导出台了Wifi网络和一卡通的建设方案。

  根据项目协议,合作期间,学校要在新生报到时于教学区内只为中国移动提供便利条件,免费提供服务场地,方便对方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为方便新生,中国移动在新生报到当日给每位新生免费发放了移动手机卡。

  不过,上述负责人强调,学校绝对没有“绑架”学生的意愿,强迫学生使用移动电话卡,学校不提供学生的任何信息给移动公司,只告知学生总数。在新生报到期间,为方便学生选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在该大学的生活区及教学区周围设有服务点,并不只是移动公司一家面向学生服务。

  对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玉勇也表示,学校确与移动有着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写明移动的高校通产品提供给学校使用,而学校也同意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SIM卡。

  “我们考虑到对学生的服务要全方位,希望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校方就可以联系到学生,一是传达信息,一是传达问候。”刘玉勇告诉记者,虽然录取通知书中夹寄了移动SIM卡,但学校有明确表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部分高校:今年仍旧夹寄移动SIM卡

  随着高校录取工作的开展,今年这些高校是否还会延续这种“传统”,记者采访获悉,部分学校将禁止此类行为,也有部分学校将持续。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玉勇告诉记者,由于国家工信部有明确规定,所以城院今年开始将改变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SIM卡的情况,不再进行夹寄。同样不再夹寄的还有浙江宁波的万里学院。

  而浙江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兼新闻办主任单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浙大过去夹带移动SIM卡一事,并表示,今年浙大也不会存在这种现象。

  不过也有部分学校与上述学校情况不同,浙江理工大学表示,今年新生报道时间在9月中旬,相对比较晚,目前迎新协调会还未召开,相关工作都没有落实,无法确定今年是否会继续在资料袋中寄放SIM卡。

  而浙江工商大学还在几日前通知三大运营商,告知其今年仍旧会采取在新生报到的资料袋中夹放移动SIM卡的措施。

  专家:校企之间利益关系复杂

  2011年,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明确规定“禁止签订排他性协议”、“禁止夹寄SIM卡和宣传资料”等。既然有明文规定,为何夹寄等情况未有改善?

  国内某高校副教授、通信专业博士张弛表示,学生选择移动业务有其正面的原因,动感地带校园卡业务比较适合学生的使用习惯。

  不过,他认为,夹寄SIM卡等现象早已不是诱导学生,而是“明导”学生使用某家运营商的业务。这件事情的主要责任方在于学校。校企合作必定有利益在其中,这种利益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能够算得清的受贿或者其他,而是一种公开的、双方均受益的合作。

  “像我们高校经常有一些企业或者是一些大的公司送仪器,其目的便是先使我们高端的博士产生使用习惯,将来便一直延用,或是帮我们建一个实验室。这个东西是公开的,甚至是双方都受益的。”张弛如是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道出其中问题。他告诉记者,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运营商的支持,目前浙江省内的高校通过与运营商开展校企合作,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及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学生就业基地、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而移动是与高校合作最早的运营商。

  “通过与某一家运营商的合作获得利益后,签订排他协议,排斥另外两家的通信服务或者实施事实垄断经营,导致不公平竞争,特别是在迎新活动中给某一家区别优待,这种做法十分平常,相关部门不进行管理,其他运营商根本没有办法。”该人士如是说。

  在他看来,移动公司目前在高校市场上已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而这种局面有着很深的历史原因,且其中利益复杂,不容易撼动。

  记者就此夹寄SIM卡等问题欲采访浙江移动公司,可是,对方拒绝了采访。(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