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校园足球调查:足球咋踢好 校长有话说

2014年07月22日 09:5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浙江金华江滨小学校长吕华莹(中)和学生们在一起。

  马锦芳摄

  下午放学,操场上安静却不乏生气。每天这时候校长吕华莹愿意在足球场边待一会,她说自己喜欢夕阳下孩子奔跑踢球的画面,这常常令她感动。

  她所在的小学,是创办于1996年的浙江金华江滨小学,该校在金华周边小有名气,不仅是因为学校足球队在金华市体育传统校中不断夺冠,更因为十几年的足球文化浸润,让这座年轻的校园折射出非凡的气质,隔壁区县的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这里送。

  仅靠一支队在赛场把球踢好、仅有少数孩子踢球远远不够,让足球辐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才是目的

  吕华莹2008年正式成为江滨小学的校长,从事语文教学的她对如何搞好校园足球心里没底,最初或许还有些逃避,她回忆说:“路过学校绿茵场,会不自觉加快脚步。”大环境似乎也很“配合”,接下来的两年中国足坛打黑风暴愈刮愈烈,足球在国人心中的形象跌入谷底。

  “那时候许多人劝我远离足球。”吕华莹说,“但作为小学校长,搞教育是不能随大流的。”她到江滨小学之前, 学校已经有“金华足球看江滨”的美誉,在吕华莹看来,年轻学校的发展应该基于传承和发扬,看到学校足球场上那么多跟着球跑的孩子,她知道自己应该坚持什么。

  吕校长接手时,江滨小学足球已有很不错的基础:有场地、不缺钱、师资也不错;2001年开始的每年一届校园足球联赛已成惯例,校队成绩也很突出,2003年开始,江滨小学队连续在金华市小学足球联赛上夺冠,2008年还获得浙江省小学生足球联赛冠军,成绩还远不止这些。

  面对这些,吕华莹戏言,“自己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但荣誉没有让她停下思考:仅仅一支队在赛场把球踢好,仅仅极少部分孩子参与运动是否就是校园足球的终极目标?是否该让足球辐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呢?

  吕华莹并没有真的什么都不做。她首先将只有足球队员参加的足球联赛扩展为学校全员参加的、持续时间为一个月的足球嘉年华;除了联赛本身之外,还创办了足球文化展、足球知识竞赛、亲子足球游戏以及足球技能擂台赛等。球场之外校园里多了一些“硬件”:“足球休闲园”“足球射门墙”“足球文化墙”等。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足球一定要向课程转变,把足球的教育元素都吸收进课堂

  吕华莹的想法是通过多位一体的校园足球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体验足球的魅力,享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要想足球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吕校长认为停留在竞技比赛和活动层面远远不够,“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足球一定要向课程转变,把足球的教育元素都吸收进课堂。”

  把足球从球场搬到课堂,并不是简单的场所变更,对于从事教育多年的吕华莹来说,这仍是一个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一直到有位专家从家里翻箱倒柜找出一本名叫《数学足球》的外国教材摆在吕华莹面前。犹如孤海明灯,江滨小学教研团队从此开始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中寻找足球元素,由此开发出校本课程并获得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但把各种足球元素汇总罗列就够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抛开学科烙印,跨学科“主题式”创意课程应运而生。

  江滨小学选择足球可能是机缘巧合,但是致力把校园足球发展成一种文化,惠及每一个学生,这是吕校长带领教师团体苦心孤诣的追求。“我们走的路没有兄弟学校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可能走弯路,但是我们不怕自我否定,我们愿意走得更远。”经常自嘲“球盲”的吕校长这时候已是充满自信。

  吕华莹认为自己始终从教育者的观点来发展校园足球。她把直接参与足球运动称作“刚性足球”,凸显团结拼搏的文化内涵,而把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的创意课程称作“柔性足球”,讲究的是合作创新。把足球从主体变为载体,在江滨人眼里,足球就是教育。

  江滨小学的足球踢出了点名堂,北京“鸟巢”、韩国松岛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全国校足办会议”也请他们介绍经验。吕校长说,我们的经验就是,没有把搞校园足球搞成追求功利的项目,没有追求成绩、追求结果,我们崇尚的是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是全面发展的、都是优秀的。

  一江春水润桃李,坐落在婺江南岸的江滨小学追求的是“寓教育于无形之中”,作为校园文化精髓的足球,正如婺江之水滋养着一代代江滨人。“足球带给我们人生难忘的经历,我们要享受的不是输赢,而是足球带给我们一切新改变、新世界!”吕华莹常常这样告诉她的学生。(范佳元)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