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江苏南宋留守儿童:懂事更早 亲情缺失难弥补

2014年08月03日 08:21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在兴化市南宋村,10岁的林晓雪(右)带着3岁的弟弟林仁旭在家洗碗。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江苏中部,4万多亩的大纵湖,烟波浩渺,周边河荡密布,一派“水乡泽国”景象。位于大纵湖南岸的兴化市南宋村,作为半月谈研究中国留守问题的一个典型样本,我们已先后三次蹲点采访。暑期到了,留守儿童们的暑期生活怎么过?我们第四次前往南宋。

  风一样地奔跑

  7月9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村头,发现南宋比春节前后绿了好多,也润了好多。绿浓,是因为村道两旁的树木枝叶繁茂,田里的秧苗像吃饱喝足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房前屋后菜地里的黄瓜茄子长势正旺;水润,不仅因为水更清更活了,鱼儿也不时跳出水面漾出一道道涟漪,三三两两的孩子正在水边戏耍、钓鱼。

  小街上,一群幼儿正在玩打仗,作势向记者“扫射”,乐得前仰后合。他们的爷爷奶奶们则在街边聚坐,或聊天,或玩牌。三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在一个小院里打水洗头,远远看见记者用相机对着她们,悄悄议论了几句,便笑着退进屋里去了。

  村里依然看不到什么青壮年。“暑假时间长,父母在外打工不可能回家,留守的孩子估计很纠结吧?”来之前,记者一直在估摸留守孩子的规模和心态——前三次采访,分别在寒假前、春节前以及元宵节前后,正是一年半载后的团聚前夕或再分别之时,随处可见无奈和泪点。暑假期间,这种盼望是否同样浓烈?孩子们的生活是否依旧让人揪心?

  “全村学龄儿童一百七八十人,留在村里的估计只有二三十人,绝大多数都到父母身边去了。”村会计余永红说。记者心里顿感失落,一些熟悉的孩子这次可能见不到了。

  村主任宋楚坤刚添了个孙子,还没满月,儿媳妇在家。因儿媳妇感冒,这两天宋楚坤夫妇照顾孙子比较辛苦,但老宋满脸的疲惫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喜滋滋地给记者递烟、泡茶。7岁的孙女宋子娴,在闹清该叫我们“爷爷”还是“叔叔”后,脆生生地打了招呼。“平时我有六个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暑假只剩下两人在家,其他人都到爸爸妈妈那里去了。”宋子娴掰着手指头数着。秋天,她就要上小学了。

  “宋子豪在家吗?”“在!走,我带你们去,他家就在隔壁。”

  刚出宋楚坤家门,就见13岁的宋子豪风一样从小卖部跑出来,手里拿着已经有点融化的冰棒。见到我们,他只是大叫一声“啊呀”,就径直跑回了家。

  原来,他和两个朋友正躲在屋里玩网游,他刚才是出去买冷饮的。爷爷到邻近的沙沟镇打零工去了,奶奶下田忙农活,他成了自由自在的“小狗”。

  听说记者要采访,宋子豪的两个朋友直接跑到别人家,躲了起来。宋子豪只能调皮地耸耸肩、撇撇嘴。

  “我爸想把我接到镇江去,我不愿意。”出乎记者意料,宋子豪并不想与父母一起过暑假。“到那边没意思,除了没有玩伴外,爸爸还要给我安排补习班。”记者事先与宋子豪的父亲通过电话,他很担心孩子的学习,马上要上初中了,他想安排孩子补补课。

  “没办法,只能听我爸的,他过两天就回来接我。”宋子豪叹了口气。尽管父亲答应了他买新书橱等一系列请求,但这些,都比不上乡下的“无拘无束”,“到镇江,能和父母在一起,但没有自由,我喜欢自由”。

  原南宋村小学校长赵桂泉,现在是南宋村校外辅导员,打算把留守的孩子召集起来辅导功课,让宋子豪去招呼一下,却被他一口回掉:“没人,我找不到他们。”“孩子的想法,和大人不一样。”赵桂泉无奈地摇摇头。

  更早地懂事了

  父母不在身边,村里的“宋子豪”们是自由的,不仅活动的天地宽广,活动的内容也多姿多彩,可以钓鱼摸虾、玩石子和泥巴,也可以满大街满院子追得小猫小狗乱跳乱叫,任意挥洒他们的童真。这种自由,足以令城里孩子艳羡。

  “林晓雪也在家。”为记者到处打探情况的宋子豪给记者带来一个好消息。10岁的林晓雪,今年元宵节泪别母亲的场景,恍如昨日。不及宋子豪那般洒脱的林晓雪,会否孤独?事实表明,记者的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社会各界之所以暑期更牵挂留守儿童,是担心他们少了亲情的关爱,在漫长的暑假里备受煎熬。不少在外打工的父母,也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但在南宋记者发现,这些假设和担心,似乎并不全对。而且,留守的孩子,似乎更早地懂事了。

  林晓雪中午刚去中堡镇取来父母寄给她和弟弟的包裹。“弟弟特别喜欢吃果冻,一想吃果冻,他就要给爸爸打电话。”林晓雪向记者展示包裹里的食品——果冻、薯片、糖果、饼干,当然,还有晓雪喜欢吃的巧克力。

  光着屁股、脚丫满地走、满地爬的林仁旭还不到3岁,正努力抱起一只和他差不多重的小狗,差点就和小狗一起摔倒。见姐姐拆包裹,忙不迭地跑过来,闹着要吃。晓雪打开一罐薯片,弟弟拿过去一边吃一边漏,小狗摇头摆尾跟在后边捡漏。奶奶则在门外忙家务,不以为意。

  晓雪的成绩非常优秀,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墙壁上贴满了奖状。“我们班有三大精英,我是语文精英。”她笑嘻嘻地说,“爷爷说以后搬家,一定把这些奖状全都小心拆下来,带到新家去。”除了完成暑假作业,她还努力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早上起来,如果发现衣服还没洗,我就帮奶奶洗衣服”。

  晓雪说,爷爷奶奶非常辛苦,爷爷主要忙农活,奶奶主要忙家务,“每天中午,奶奶忙累了,要睡会儿午觉,我就用推车带弟弟出去玩,把弟弟哄睡着了再回来”。有时因为弟弟带得好,奶奶会奖励晓雪5元钱。“我已经存了20多元,弟弟马上要过生日了,我要到镇里给他买个生日蛋糕。”晓雪自豪地说。长姐如母,没人教她,但这个10岁的小女孩俨然已是个大姐姐。

  3年前,记者采访晓雪时,她对即将出生的弟弟有很强的排斥感。当时她对记者说,有了弟弟,爸爸妈妈就不喜欢她了。但现在,她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以前过暑假,我总觉得很孤独,因为玩伴少了。现在,有弟弟陪着,就不寂寞了”。

  暑假里,晓雪也没有特别想到父母那里去。“到上海要花很多钱,而且城里也没农村好玩。”晓雪还调皮地说,玩得开心的时候,根本不会想父母,“只有感到委屈时,才会特别想他们,但他们骂我的时候,我又特别想爷爷奶奶”。

  变化,悄悄出现

  城里的孩子,天天在父母身边,他们就很快乐吗?假期他们不仅要上很多补习班,而且活动空间也非常有限。大人的视线总是笼罩着他们,实际上成了一种禁锢。烂漫,是用来形容山花的,温室里的鲜花,再艳丽,总是少了些活力。记者不禁也羡慕起农村的孩子来,尽管留守着,但他们似乎长得更茁壮些。

  村北沿大纵湖边的水泥路已经修起来了,春节期间还是荒滩的那片地,已经被围起来并种上了水稻。一些变化,正在南宋悄悄出现。

  12岁的赵雅,在水坝头不紧不慢地洗着田螺。奶奶李保英,端着满满一盆黄瓜也来到河边。7岁的赵家宝,好奇地拎起沉在水中的一个网兜。“这是什么啊?”“鱼,别人家放在这里的,别动。”李保英一边洗着黄瓜,一边制止孙子。赵家宝乖乖地放下网兜,利落地帮奶奶洗黄瓜。赵雅抬头叫了声奶奶,仍然不紧不慢地晃动着笸箩,洗着田螺。

  赵雅原来也是留守儿童,现在已经不算了。“丫头8个月大时,就丢在家里;家宝5个月大时,也由我们带。”61岁的李保英边忙边与记者聊天。她的儿子儿媳,早些年在苏南打工,两年前在中堡镇租门面开了个装潢小店,“毕竟对子女不放心,他们赚了点钱后,就回来了”。

  记者随后跟着他们回到家,家宝人前人后地乱转,把他心爱的宝贝诸如玩具、图书、小猫小狗等,一股脑儿抱出来,一一向我们介绍,奶奶则热情地忙着切西瓜。久居陌生人簇拥的城市,记者在这里一下子感觉到莫名的温暖。

  “叽……叽……叽……”儿时曾经非常熟悉的叫声,突然传入耳中。抬眼望去,才发现天空中穿梭着很多黑色的小精灵——燕子。家家户户的屋檐下,几乎都有三两个燕子窝,每个窝中,都张着三五个嗷嗷待哺的嫩黄小嘴,等着燕妈妈喂食。

  总要有点改变的

  留守的孩子,虽然也很快乐,但怎么可能不期盼父母在身边?城里的孩子,只能整天苦读诗书而没有快乐的童年吗?有了快乐的童年,就没有美好的未来吗?记者陷入沉思之中。

  “总要有点改变的。”村支书蔡井祥的自言自语,把记者从沉思中拉了回来。“亲情的缺失,是很难弥补的。如何实现就地就业,减少留守现象,家长们在想办法,我们也在想办法。”

  蔡井祥说,市里和镇里一直在考虑打造大纵湖沿线旅游度假风景区,这对南宋村是个绝好的机会。大纵湖4年前就开始退渔还湖,目前已恢复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景象,烟波浩渺,引人入胜。在芦荡里摸鱼捉蟹,凫水戏鸟,再度成为大纵湖畔孩子们的乐趣。

  有村民告诉记者,当地的老人说,《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水泊,应该就是以大纵湖为原型的,因为作者施耐庵就是兴化人,而兴化境内最大的湖泊,就是大纵湖;“梁山泊”中的金色鲤鱼,大纵湖里至今还有。

  “对呀!”村主任宋楚坤一拍大腿,眼睛亮了起来,“这是很好的旅游资源,我们应该好好开发。除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这里还有很多人文故事和传说呢。”说起这个,大家七嘴八舌,一下子热闹起来。笑着唱着跟记者跑了半天的宋子娴,此时趴在爷爷腿上,美美地睡着了。

  还是有点惦念那些去父母打工之地过暑假的孩子们,他们去了上海、苏州、无锡、镇江……不知他们过得是否开心,又会为南宋村带回什么天南地北的城市观感?下次来再好好问问他们吧!(记者 李灿 朱旭东 夏鹏)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