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海黄河边上的僧人校长:学生为入学宁愿排3年队

2014年08月30日 13: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西宁8月30日电 题:青海黄河边上的僧人校长

  作者 罗云鹏

  黄河流经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时拐了一个巨大的弯,有着240多年历史的拉加寺钟声与拉加学校学生们朗朗地读书声回荡在此。

  拉加寺与拉加学校相距不远,吉美坚赞是藏传佛教拉加寺的僧人,也是拉加学校的校长。

  49岁的吉美坚赞身披喇嘛红僧袍,言笑晏晏,茶色的眼镜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童年时因家庭经济拮据而中途辍学,继而在塔尔寺受戒为僧,开始学习佛学理论和文化知识。他于1980年考入青海民族学院预科,1986年考入青海省佛学院,1989年进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次年获得格西(藏传佛教僧侣经过长期修行获得的宗教学位,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博士)学位。

  上世纪90年代,青海果洛牧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滞后,加之果洛地区牧民居住分散,牧区很多孩子长到十几岁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吉美坚赞深谙文化教育与民族发展的关系,1994年他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办学生涯。

  “1994年,我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3000元(人民币,下同)准备办学校,寺院仁波切(意为“活佛”)听说了我的心愿很支持,借给了我5万元,钱还是不够,最后我说服家人,把家里的牦牛抵押到信用社,贷(款)了8万元,在家乡牧民和僧侣的帮助下建立起了校舍。”吉美坚赞说

  拉加学校是中国藏区最早的民办学校,学校成立之初,校舍仅有10多间房,专门招收藏区农牧民失学、超龄青少年,也不分民族、僧俗,全部免除学费,被称之为“吉美坚赞福利学校”。

  在牧区,千百年来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依靠寺院,寺院则是藏族传统社会中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拉加学校成立之初,缺乏现代办学和教育经验,吉美坚赞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同时也带领学校探索自己的办学特色。

  “逻辑辩论不但有利于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对青少年开发智力,强化记忆、加深思考,激励和启发对各门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大有益处”,在逐渐的摸索中,吉美坚赞发现,因明学训练(藏传佛教中僧侣们击掌辩经)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藏区教育,因此,他将寺院传统因明逻辑辩论方式巧妙地结合到现代教学当中。

  2000年,吉美坚赞开始向教育部门申请其学生参加高考。翌年,参加高考的5名学生全数考上大学,此后的连续几年,该校的大学考试入学率保持在60%以上,由此,吉美坚赞福利学校逐渐成为藏区学生择校热点,有的学生宁愿排3年队也要进入这所学校。

  2001年4月,经果洛州教育局审批,学校更名为“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分为基础文化部和职业高中部,学制分别为三年,涵盖了公立学校小学到职高的教育内容。职业高中部设有藏语高级班、藏医、工程(藏式)建筑、唐卡绘画、计算机5个专业,目前400多名在职业高中部就读的学生,均享受国家所提供每年1500元的中职教育补贴。

  因学校地处拉加寺附近,为了尊重教众和寺规,该校不招收女生,但常有牧民将女孩送来报名。吉美坚赞认为,“女童教育是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是人类的根本教育,为了提高全人类的素质必须重视女童教育”,2005年10月,吸取原有男校的办学经验后,吉美坚赞创办的女子学校正式开学,这是中国藏区第一所女子学校。

  现在的拉加学校是当地人对吉美坚赞福利学校、民族职业学校、拉军草原女子学校的统称,截至目前,该校在校学生为913人,教师共有38人,其中教师中三分之一为藏传佛教僧人。学校占地面积495亩,有校舍136间,包括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医疗室、办公室、阅览室、师生宿舍等。

  吉美坚赞将学校称之为“智慧宝洲”,学生不交学费,老师不领工资,按学习能力而非年龄分班,实行三语教学,学制六年。设有预备班、基础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和毕业班。开设课程涵盖因明学、音律学、历算学、医学、工巧学、语言学等,也有现代汉语、英语、计算机、数理化以及音体美等课程。其中藏族传统文化占30%,现代文化占40%,其他课程占30%。

  “9月1日,这里又要迎来一批新的面孔”,吉美坚赞29日告诉记者,今年的招生人数控制在200人左右,遵从以往的办学经验,学生入学后通过考试评估新生的知识能力,按情况分到不同年级。(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