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高考改革方案:刷新教育公平的深层意义

2014年09月05日 16:02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牵动万千家庭的高考改革实施意见昨日出台了。纵观此次改革方案,不仅涉及理念、方向,而且涵盖了教学内容、招生政策、录取方式等具体方面。不分文理科、取消特长加分、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等,成为此次改革的最大亮点。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的动向可视为社会发展、全面改革的一个风向标。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无数人的命运发生改变,整个国家的气象也因此变得充满希望。30多年后,我们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同样是因时而动、因需而为。老旧的教育方式,沉闷的教育内容,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已不再符合时代要求,也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过分注重应试上的整齐划一,忽视每一个学生才能和个性的充分施展;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与生活中基本能力的培养;太多共性,丧失个性,使学生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缺乏创新精神。此外,地区教育资源上的差异,自主招生环节上的猫腻,特长生招生中的造假,属地招生上的地方保护,都让考生和家长深感不公。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不公平,成为阻碍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教育公平的期望,全社会早有共识。素质教育呼唤了很多年,也推行了很多年,学生们的书包真正减轻了多少?大家一致认为分数不是唯一的选才标准,但是各种学习班、奥赛班、冲刺班并没有消减,反而势头更强劲。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息过,从3+2到3+X模式的探索,从统一招生到自主招生,从各种加分政策的完善,再到异地高考的开放,每一步改变都在回应社会的新期望,每一步调整都试图向更科学、更全面、更公平靠近。但从实际经验来看,理念上的公平是否真正对接上了现实公平呢?这也是人们持续关注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次高考改革方案,值得期待的亮点不少。方案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并明确指出,“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这对于像湖北、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而言,无疑是利好。每年高考,湖北、山东、河南等地的考生都需要削尖脑袋,考出奇高无比的分数,才能上一所像样的大学,甚至不乏高分掉档的现象。而在某些地区,上线率、录取率就高出很多。这种考生人数和录取比例上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分数竞争上的残酷只会再次推高应试教育。保证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考验着一些高校招生能否突破属地观念,一些地方能否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此外,“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写入改革方案,恰恰是从制度层面来缩小因地区差异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公,一定程度上缓解“寒门难出贵子”,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的担忧。在特长加分上,方案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无疑是击中加分乱象的软肋,让花钱买分、找关系加分失去土壤。

  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育改革更是关乎个人梦想、公平机会、平等权益的社会议题。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教育改革所要关照到的现实情况、社会意愿很多,但始终需要秉承的是,进一步刷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深层含义,让更多人能够找到实现梦想之路。

  本报评论员 艾丹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