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长为女儿特长生之路10年投80万 担忧取消加分

2014年09月09日 15:1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10年来晓琳(化名)在各种艺术大赛中获得的证书、奖状和奖杯几乎摆满了整个书柜,这是全家的自豪,可是昨天,晓琳把它们全部收拾到一个大箱子里,塞到了床底下,似乎在向一段生活告别。

  明年起高考将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的政策公布后,家里就像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地震。相比于父母的焦虑和茫然,表现最淡定的却是晓琳,“我会继续拉琴,但是决定退出乐团,这下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她把这种感觉形容为“就像搬开了压在身上的一块巨石”。

  近几年,北京每年高考具备艺术特长的考生有3000多人,通过统测的体育特长生也有六七百人,上周招生政策的突变使数千家庭面临新的选择。

  第一小提琴手背后的角力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小提琴,随着手长大,要不断换琴,一把最少几千元,现在用的是专业的成人小提琴,3万多元。从音乐基础课到每年的考级冲刺班,到现在每周的专业课,随着程度提高也越来越贵。10年已经花费了80多万元,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负担真不轻。”晓琳的爸爸一声叹息。

  “越学花钱越多,我实在不想让父母再为我花这么多钱了,压力实在太大了,怕学不好对不起他们。” 听到女儿的心声,晓琳父母的第一感受是震惊。对于很多中国父母来说,为了孩子花多少钱都不在乎,他们从没想到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如今他们最痛惜的是,一个特长花费了这么多金钱之后,却“此路不通”了。

  “去年一年花了将近10万元。每周上两次课,请的是专业院校的老师,一次课45分钟,600元。”仅这一项一年就6万多元,而晓琳的爸爸认为价钱“很合算”,“这个档次的老师一般一节课都要上千元,我们是托朋友找的,是熟人的照顾价。”重金请老师上课是为了保住孩子在学校的金帆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的地位,“乐团竞争很激烈,水平不行或者状态不好很快就会被别人替代。”而“金帆”的招牌多年来是争取高考艺术特长加分的敲门砖。

  另外一项大额支出是暑假的出国比赛。“每年暑假乐团都要出国表演,一次十多天,将近3万元,今年是第三次了。如果不去的话,有可能因为不参加演出而被乐团劝退。”晓琳表示,绝大多数团员每次都报名积极参加。

  再加上每次上课打车、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物、定做演出服等费用,一年将近10万元的支出相当于这个工薪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我妈妈是老师,几乎就没休息过周末,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在机构兼职或者做家教,有时候生病也不能休息,我不想让她这么累。”晓琳神色黯然地说。

  一年噩梦频频背后的鞭打

  把所有的奖状证书收到床底下之后,晓琳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不去练琴拿奖,就可以看点喜欢的书,和朋友出去看电影,逛街。”这点小小的愿望对晓琳来说竟然一直是奢望。这些年,她几乎没有课余时间,不是在练琴,就是奔波在练琴的路上。

  10年的特长之路,大人孩子都走得非常疲惫。“平时是一周训练两次,每次三四个小时,回到家经常晚上9点多了,写完作业都快11点了。孩子累得不行,但是必须咬牙坚持下去,训练缺席就意味着放弃乐团的位置。”

  像金帆这样的乐团被称为“特长生的摇篮”,能进去的孩子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的,乐团每年给各大高校输送大批的艺术特长生。“假期的训练更加密集,几乎每天都要去,还有各种演出比赛。”晓琳爸爸坦言,这种投入已经远远超出了兴趣爱好的范畴,很现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走特长加分这条路。

  “小时候很喜欢弹琴,现在不但不喜欢,有时候特别讨厌。”晓琳告诉记者,12岁那年的痛苦记忆到现在还保留着。“当时换了一个特别严厉的老师,据说是个很难请到的名师,我指法一出错,她就拿一把尺子打我的手,一节课下来,手都肿了。”妈妈看着心疼,后来不敢看了,躲到教室外面流泪。即使孩子每次课前都哭闹着不愿意去,父母还是狠心地把她推进教室。

  “因为怕疼,指法不敢出错,确实进步很快,可是那一年我经常因为恐惧上课而晚上做噩梦。”这件事晓琳没敢告诉父母,“说也没用,他们一张嘴就是升学、加分,根本不想听我的想法。”

  不喜欢也要硬扛下去,在父母期待的眼神面前,晓琳选择了顺从。“本来还打算咬牙再坚持3年,没想到这么快就解脱了。”晓琳的声音中有抑制不住的欣喜。

  一条“捷径”消失后的悲喜

  晓琳父母的情绪和女儿正相反,他们痛惜这10年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为孩子三年后的高考担忧。

  “特长这些年给孩子帮了不少忙,小升初走的是特长,中考因为是乐团首席加了5分,最大的‘优惠’本来是在高考,孩子受这么大罪就是为了最后这个目标。”晓琳爸爸坦言,他们早就为孩子设计好了一条“捷径”,目标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

  “按照往年的政策,根据孩子的特长水平,签约高校的减分幅度为20分到50分,有的重点大学只要过了一本线就收,这个诱惑真的很大。”

  晓琳目前就读于一所区重点中学的高一,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中上等,“上一本应该没什么问题,有了特长这个保险锁,就可以锁定重点大学了。”失去了一把保险锁,习惯于为孩子设计人生的父母忽然有点茫然。

  “他们一直不相信我的能力,我不需要保险锁,也不一定非要上名校。”这样的话,晓琳从来不敢在父母面前吐露。这些年来,虽然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练琴,但是晓琳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语文,“我喜欢写小说,最近写的一篇在朋友圈里转疯了。”小说是她在深夜偷偷写的,“感觉像做贼,父母不允许我有小提琴之外的其他爱好,说浪费时间。”

  不想让十年的辛苦打水漂,父母建议晓琳继续留在乐团训练,以后考重点大学的艺术专业。然而,这次他们的新“设计”被女儿断然拒绝了。退出乐团之后,晓琳打算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和写作上,“我想大学选择中文或者新闻专业,学喜欢的东西,以后做喜欢的工作,成功不一定非要上名校。”而小提琴,晓琳表示“以后拉琴就是纯粹的消遣,这么一想反而不觉得厌恶了。”

  一块随便搬的砖或许能真正回归

  有多少孩子的特长之路像晓琳一样是出于父母的设计?在这种设计下,他们失去童年,失去爱好,失去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

  “这几年,学校里的艺术特长生真是多了,可是进来以后真的喜欢艺术的,真的踏踏实实学艺术的比以前少了好多。”本市一家著名儿童乐团的声乐老师无奈地对记者说,“艺术现在成了一块‘砖’了,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这些孩子根本不是因为喜欢唱歌才唱歌,喜欢弹琴才弹琴,很多人就是为了能进大学这个门。” 她表示,大多数家长看重的是“特长”在各级考试中所带来的好处。“特长不按孩子的兴趣而是按照考试市场的冷暖阴晴而变来变去,这样的特长还是真的特长吗?”她很疑惑。

  这位声乐老师还推测,如果高考叫停艺术特长生,受到冲击最大的有可能是这些红火一时的学生艺术团体,政策的变化也许将波及整个艺术培训行业,很多都将面临解散的危险。“但是洗牌之后,当特长不再成为入学的敲门砖,孩子的艺术培养才有可能真正回归兴趣,成为一种素质教育。”(记者 张鹏 吴薇)

  一个特长生一年支出的账本

  小提琴专业课 每周2次 每次600元 全年约52次

  (节假日不休)62400元

  暑假出国演出比赛 26500元

  每次上课打车交通费80元 全年4160元

  演出服2000元

  请老师吃饭、送礼物3000元

  共计98060元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