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厦门一非法学校招进400名多学生 收学费120多万

2014年09月24日 11:12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162名“启恒学校”学生分流到翔安区逸夫小学就读。图为逸夫小学校园。(蔡建东 摄)

  就读非法学校会有哪些风险?

  1 就读的学生无法取得全国统一学籍号,这将使得学生今后无法正常升学

  2 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3 非法民办学校缺少监管, 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翔安区一所无证民办学校竟招了400多名学生,共收了120多万元的学费。

  自上月接到群众举报后,翔安区民政、公安、执法、交通、卫生、司法、工商及马巷镇政府等多部门联手,取缔该民办学校。翔安区教育局向名为“启恒学校”的无证民办学校下达了《停止办学通知书》,要求其停止办学,返还学生学费,并在学校周边及马巷外来人口密集的社区和公共场所张贴《通告》,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将适龄子女送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配合政府拒绝非法民办学校。目前,就读该校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已被分流至辖区内公办学校就读。

  纯民办小学 厦门早就不批办

  早在2004年,《厦门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即明确指出2004-2005年起全市不再批办纯民办小学。而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民办学校,就是非法办校。

  据翔安区教育局介绍,今年秋季开学前才偷偷开张的“启恒学校”,并未通过任何审批,属于无证办校,非法招生。在9月1日到该校巡查时,翔安区教育局发现其已开设了5个班级及一个学前班。

  9月2日上午,翔安区召开取缔无证“启恒学校”部门协调会。下午,各部门联合行动,对这一无证民办学校进行取缔。区相关部门当场向创办者邓志彬制作询问笔录,并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根据截至9月7日的统计信息,“启恒学校”已招收了79名学前班孩子和389名小学生,共收取120多万元的学费。

  翔安区有关部门再次找到这一学校的创办者,要求其停止非法招生、非法办学,做好学生分流工作,并退还已收学费。

  就读非法学校 没有全国统一学籍号

  事实上,“启恒学校”的“校长”、“老师”、课桌椅及部分学生,都是“老面孔”,其与今年已取缔的非法学校——“育青学校”如出一辙。

  翔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就读非法学校,将会导致很多问题。据介绍,由于“启恒学校”未取得相关部门审批,属于非法办校,就读的学生无法取得全国统一学籍号,这将使得学生今后无法正常升学。而正常公办校或经过批准举办的民办校,对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才有保障。非法民办校往往没有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此外,非法民办学校缺少监管, 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据介绍,非法民办学校基本上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评估,办学各项指标未能达到《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要求,孩子们的安全,也成为大问题。

  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享受合法的义务教育是适龄就学儿童的权利,家长为孩子选择公办小学或者正规的民办学校,才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学生已分流 多读公办校

  来自龙岩的陈先生近日终于露出了笑容,他的孩子就近在位于马巷的公办小学——蔡埔小学读书了。截至目前,就读于“启恒学校”的学生已有330人分流到翔安区公办小学就读,其中马巷片区308人,内厝片区19人,新店片区2人,新圩片区1人。

  马巷片区的分流点主要集中在逸夫小学和萃英小学,目前这两所学校已接收200多人。其中马巷逸夫小学1-6年级特别增开班级,接受分流学生,并配送午餐。

  据透露,尚未分流的部分学生,若需就近入学,可以依据翔安辖区内学校空余学位申请。学校将根据学位余额情况,给予统筹安排。

  而那些学前班学生,则分流到部分合法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既有校车接送,又有午餐安排。翔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如果家长要求将孩子分流到学费较低的幼儿园,可到就近的村居幼儿园就读。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本报记者 王元晖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