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考改革如何平衡:“分数公平”与“多元录取”

2014年09月24日 16:1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在国家层面公布了全国版的高考改革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作为改革试点省份的上海、浙江两地的改革方案,也于日前正式落地。这意味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全面启动,今年9月新入学的上海、浙江的高中生,将在三年之后成为改革的第一批“吃螃蟹者”。

  先来看一下沪浙两地高考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一是6月高考只统考语文、数学;二是外语高考实施一年两考;三是学生自主从“高中学业水平等第考试”的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这6门学科中任选3门成绩(浙江再加“技术”一门,为“7选3”),以折算入高考的成绩,在这个基础上取消了文理分科。

  这次高考改革的核心还在推进社会公平。但不可否认,公平与改革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张力。比如说,之前提出的高考中“外语实施社会化考试”,就引发了舆论的强力反弹,公众表现出了对“社会化考试”公信力的质疑。而这次改革的方案是回撤到了政府组织考试,但实施“一年两考”。这等于在传统的统一高考与社会化考试之间做了折衷。

  其实,高考改革这个关乎社会公平的大事,终须建立在社会共识之上。目前的高考改革,注定要在综合教育自身的科学性及社会接受程度、高中教育连续性等基础上,在有限的“可行集”中提出方案。

  首先,目前的改革方案打破了过去的文理分科,让学生自主选择在6门或者7门学科中任选3门,这就形成文理交叉的局面,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全面发展。其次,因为自选的3门课,是以“高中学业水平等第考试”的成绩形式出现的,这就打破过去几十年高校按一个“总分”录取学生的僵局,从而引导高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等于慢慢撬开了“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大门。

  如此一来,改革既没有触动大家公认的“分数公平”的底线,又渐进式地为高校拓展了更多的招录自主权。当然,改革的施行效果还有待观察,但至少可以说,政府在平衡改革决心与照顾公众对公平的情绪之间拿出了诚意。

  (沈彬)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