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大专家证实“化石”星系中恒星的“低出生率”

2014年10月17日 10:3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在天文学研究领域,“天体起源”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南京大学施勇教授所领衔的国际团队,一直在为“天体起源”中的“恒星形成之谜”做着不懈努力。昨天,南京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施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受到宇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远古时期的恒星“出生率”应该非常低。这一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发表在了10月16日的国际顶级科技期刊《NATURE》杂志上。

  在天文学研究领域,最前沿的莫过于“两暗一黑三起源”,“两暗”指的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一黑”是指黑洞,“三起源”指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天体的起源。施勇教授所研究的领域,便隶属于“天体起源”的范畴。“远古时期恒星‘出生率’的高低,对于星系和恒星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顾秋生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对于恒星的远古祖先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施勇教授和他的团队首次通过数据予以了证明:宇宙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会影响 “化石”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暗示了远古恒星的“出生率”比起现在要低了很多。

  “如果将恒星比作‘孩子’,那么分子云就是它们的‘父母’,‘化石’星系的数据显示,远古时期恒星的‘出生率’只有现在的1/10至1/100。”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施勇教授解释,自己和团队所研究的恒星“出生率”是建立在对宇宙中的两颗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化石”星系Sextana A和ESO146-G14的观测基础之上的。施勇教授还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理解为,现在的100对父母,可以生出100个新生儿。但在远古的‘低出生率’时期,100对父母中只能有一对生下孩子。”

  “我们研究项目,也获得了中央组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施勇告诉记者。(通讯员 秦川 徐南启 记者 杨甜子)

【编辑:张海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