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应届生缘何不爱异地求职?

2014年10月23日 11:2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求职高峰来临,同学们或把工作地点圈定为高校所在的北京,或一心要回家乡就业。与这些在熟悉的地方打转的小伙伴不同,北京一所211高校中文专业毕业生小江却准备赶往广州面试。她说:“岗位与我的专业对口,公司口碑也不错。虽然我是北方人,从来没去过广州,但只要待遇和发展前景好,去闯闯也不错。”

  记者昨日采访发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中确实有一部分像小江一样的异地求职者,但他们在展望前景的同时,也会面临着某些挑战,不少“过来人”都承认,异地求职绝对不仅仅是“一张机票的事儿”。

  远离故土、异乡漂泊对于应届生提出了种种挑战,前程无忧近三年每年都会对大学生就业走向进行调查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受访者愿意异地求职(即在老家和读书城市之外的地点求职)的比例为55.7%,2013年下降至54.3%,而2014年有意愿异地求职的比例为51.9%,应届生异地求职的意愿正在逐年下滑。

  “土著”隔膜内心孤独

  “我们单位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当地人,人家凑一起就说方言,其实也不是听不懂,但感觉自己被排斥了,很不舒服。”小张在三年前被沈阳的一家媒体接收,工作表现尚佳,但她向记者表示,身边没有同学,也没有家人,心中的孤独感始终难以排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精神状态。

  记者调查发现,在被问及“为什么不在外地找工作”时,不少受访的应届生都承认,“缺少熟悉的圈子”是主要原因。除了日常的交际,大部分人还有些“现实”的考虑——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会在某些行业形成集聚,无论是信息的流通还是业务的探讨,大家都能互相助力,所谓“见面三分情”,选择外地的同学往往就失去了这方面的资源。

  孩子看护费尽心思

  对于已经在外地筑巢的已婚人士而言,孩子的“看护难”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时间短、经济条件比较一般,所购置的住宅面积不大,把父母接过来协助带孩子,往往会“挤作一团”。但将孩子“送回家乡”,又让他们难以接受,小承就是这样一位左右为难的母亲,在无奈地把快两岁的孩子从珠海送回老家长春后,她几乎每过半个月就要冲向机场赶去东北,这种频繁的探访增加了不小的开支,小承本人也是疲惫不堪。

  两地难顾机会溜走

  “对于应届生来说,异地找工作多为‘两头下注’。但现在的公司很少直接签约,大多都要有实习考核期,能不能留下来,谁也没准儿,不知道要顾哪边。”同时拿到北京和杭州两家互联网公司实习机会的小翟近来很挠头。

  说起自己2013年的求职经历,小翟的师姐小付有些“心有余悸”,她告诉记者,去年为了避免“撞车”,她特地在上学期将简历只投往北京,下学期只投往广东的城市,但人算不如天算,北京公司的回信来得太慢,还是和广东的实习时间碰到一起了。为了“保本”,她和对方的人力部门协调了多个来回,终于将实习期推迟了一个月。在小付看来,实习机会没有两头落空,更多是一种侥幸。记者 崔乐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