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增加倒逼教学变革

2014年11月04日 09:0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据昨天的媒体报道:“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向记者透露,该社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将发生变化,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如获通过,这批教材将于明年9月开学进入学校课堂。

  支持

  国学比重增加

  落实更为重要

  国学知识回归语文教材是好事,对学生而言,克服其对学习古文的恐惧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之所以会对古文产生恐惧,多半则是因为教师教育观念上的问题。

  反思当前的古文教学,教师重字词、重语法的教学模式依然横行。拿到一篇优秀的古文作品,教师最先做的是让学生画出需要记背的字词要点,并将这些字词的讲解作为古文教学的重点。学生缺少对古文的整体感知,缺少对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文中情感的理解和品析,自然会觉得学习古文就是背诵和记忆,除此以外再难以获得任何美的享受和感悟,这就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古文兴趣,从而造成对于古文恐惧的心态。

  国学要想真正走入课本,融入学生内心。在教材里增加国学比重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初次以外,民众更需关注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问题。古文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国学经典就会一直停留于学生的内心之外,既无法融入学生的知识和理解中去,更无法根植于其基因之中。

  增加语文教材中国学比重的做法值得赞扬,但如果认为这样就完成了国学教育的目的,显然是大错特错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病症不止在于脱离国学,更在于教学理念上的梗塞。只有打通了语文教学理念所积结的问题,变革传统的古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尽情感受古文之美,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一来,语文课才会真正活起来。王瑶

  建议

  不能表层化

  请勿娱乐化

  国学进课堂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国学的内容不能表层化、狭窄化。所谓不能表层化,就是必须明确国学的核心是什么。法国文化学者曾经提出过一个文化概念——“长时段文化”,指文化中变动最慢的文化,这是一种文化之魂,是文化的核心。相对而言,那些外在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容易变动、更替很快,只有文化之魂才是恒久不变的。因此,必须打捞国学文化中的核心与灵魂,而不是将学习放在细枝末节或外在形式上,以免表层化。所谓不能狭窄化,就是必须以开放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看哪些经典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能选择性选取,就是必须以时代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看哪些经典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为国学而国学,忘记文化的时代性。

  其次,国学的学习不能书面化、娱乐化。所谓不能书面化,就是不能只知道死读书,忘记了文化的价值在于知行合一。这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他们在诵读、理解和接受国学经典时,必须将这种文化的记载内化为内在的思考。这也是对教育者和社会的要求。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可谓不先进,但遗憾的是,一些先进的理念也只是停留在文本上,成为一种被诵读的“文本文化”,而没有成为真实的头脑中的文化。如果,在国学教育中,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还持续存在,学生在接受国学教育时,就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感受。难道,还要他们继续接受书本教育与社会教育两重教育不相符的折磨?而所谓不能娱乐化就比较好理解,学习国学的结果不是穿个汉服,举行个成人礼,表演个小节目那么简单,更不能把国学当成是一种装点的道具,而是应该将其沉淀为道德的养分与价值的因子,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变得更加懂礼节、有文化、知文明。李劭强

  评判

  人生之学

  蕴含太多做人道理

  旧时入学开蒙,必读的初级篇目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近百年来,国学处于一种衰微的状态。上个世纪的世纪之交中国受到列强的凌辱,人们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把落后挨打归结为自己的文化。“五四”运动是传统文化的第一次大波折,“文革”再次摧毁传统文化。结果到现在,即使在我们的大学中文系本科生中,能完整地读下来三、百、千的恐怕都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我们的国学教育到了何等地步。不习国学,不知何为弘毅,不知何为养浩然之气,不知何为自强不息。不习国学,其实就斩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国学是人生之学,国学里蕴含了太多做人的哲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质极为重要。为此,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国学比重,对于经历文化断层之后的传统文化复兴,有着积极而划时代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学”已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源。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使我们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希望这样的初衷能够通过系统有效的国学教育,使国人找到精神信仰、道德信仰的支柱,使学生们获得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提升个人修养,真正学会做人的道理。

  盛会

  提醒

  教材增国学

  理应把好五道关口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国学篇目的比重,应当把好以下几关:

  一是师资关。教材中增加国学篇目,意味着增加国学教学任务。为此,需要为中小学配备具有扎实国学基础的语文教师,需要对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国学培训。建议文科类大学增开国学师资班,加大对国学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满足国学教学需要。

  二是难易关。国学基本属于古文,与现代文有着较大差距,对于现代人特别是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中小学教材增加国学经典篇目,应遵循难易适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太难,否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影响学习的效果,达不到国学教育的目的。

  三是质量关。教材中增加国学比重,不能滥竽充数,不能因为数量而损害质量,需要特别注意选编质量,确保选入的都是经典、精华、国粹,都是学生需要的营养。在增加国学比重的同时,要适当减少其他课文,切实为学生减负,不能让课本越来越厚。

  四是思想关。国学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国学入教材,必须注重入选经典的思想性,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编者应对入选篇目进行思想的引导。

  五是落实关。国学教育对于青年学生是重要的,必需的。但是,国学进教材不等于国学教育。国学进教材只是第一步,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检查,确保国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落地生根,实现国学课堂进头脑的目的。刘运喜

  ■三言两语

  ●国学比重的增加,是否会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更加头疼?毕竟,古文可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啊。

  ——张福明

  ●国学比重增加,考验的除了学生,更有老师。如何让讲授古文变成一件学生的乐事,考验着老师的智慧。

  ——闫芳

  ●以国学修身养性,用国学指导生活。

  ——张莉

  ●学国学,可千万别陷入仅仅背诵的误区。

  ——刘金伟

  ●知行合一,才是学习之道。

  ——张少军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根源。

  ——郑大卫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让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教材,让中小学生从小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弘扬,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潘笑梅

  ●有必要采取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穆树忠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