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文学创作”专业能否培养出作家?

2014年11月05日 14:14 来源:河北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导师。此前,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的,北师大还是独一家。(据《人民日报》11月3日报道)

  一种有益尝试

  笔者不敢说大学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开设“文学创作”专业无疑是一种有益尝试。

  对一个作家而言,教育背景和学术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诚如著名作家王安忆所说:“大学不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一个作家如果能受到高等教育,一定是好事。”

  确实,作家不是单凭培训机构就能培养出来的,但作家的成长需要经过艰苦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一些类型文学,其创作有大量的成规与惯例,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升级。北师大的“校内导师+作家导师”、“学术课程+写作训练”培养模式,颇具创新性,对提高学生基本写作技巧和文学素养,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文学创作,必须兼具“专业技巧”与“生活趣味”。在这两个方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实各有专擅——公众实在没有必要对“文学创作”专业进行过多的质疑甚至否定。 □黄春景

  扎根生活更重要

  北师大开设的“培养作家”研究生班,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技巧,但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扎根生活远比技巧学习更重要。

  不妨看看一些著名作家,他们当中不少人并没有接受过所谓的专业化的文学培训:鲁迅先生学的是医学,却成了文学巨匠;老舍先生是文学大师,却没有上过大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仅仅是小学毕业……对于作家而言,技巧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内在的灵感、厚重的生活积累,扎根大地的赤子情怀、人文素养,才是最为重要的创作能力,才是最实用的“写作技巧”。

  “生活是最好的创作源泉”。扎根生活才能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激发更多的写作灵感。引导更多的“未来作家”扎根生活、体验生活,远比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写作技巧、听名家讲二手生活体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雷泓霈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