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青少年普法创多个第一 首创法制副校长制度

2014年11月09日 08:5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摘登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普法教育更当如此。

  广东现有中小学校共17264所,在校学生人数约1440万。1440万“娃娃”的普法教育要怎么抓,广东的回答是:让全社会都动起来——各级党委、政府将青少年普法列入重要议程;各级人大、政协通过专题视察、调研提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法制宣传职能部门把青少年作为普法工作重点;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将其列入工作发展规划。

  在省司法厅召开的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厅的党委会议上,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严植婵指出,接下来广东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记者从省司法厅了解到,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新模式上,广东各地做了不少尝试,创下了多个“第一”和“率先”,普法长效工作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吃螃蟹的人

  首创法制副校长制度

  从广东各地的青少年普法实践列表,会在其中发现不少“吃螃蟹的人”。

  1998年,阳江市首创法制副校长制度,并开始在全国推广。2007年,《广东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使这一做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法制副校长11887人,中小学校均配备至少一名由公、检、法、司等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的法制副校长,每名法制副校长每年为学校上法制课两次以上。

  被视为全面开展中学生在线学法考试“鼻祖”的江门市,去年暑假期间举办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今年,江门又研发开通“中学生在线学法考试系统”,并联合市依法治市办、市教育局印发了《江门市中学生学法考试实施方案》,把中学生学法考试情况纳入市、区两级教育局对各中学、各职中的考核内容。为了便于学校组织学习和学生自学,学校还邀请法学专家和知名律师对重点考核的法律法规进行专业解读,并把解读内容上传至江门普法网。目前,江门在线学法考试的在校中学生近20万。

  理论研究同样将青少年普法教育视为重点。广东首个立项研究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科研课题《荔湾区中小学普法教育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研究》已开题。

  借网络东风

  开通普法微博微信平台

  青少年普法不仅要赶早,还要赶巧。广州司法部门就借了网络的东风,以《广州普法网》为依托,拓展学法功能和网络互动功能,设置“法律超市”,完善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学法应用系统,升级广州市普法教育信息化系统和网页栏目,使其成为市民的学法园地、交流平台和应用工具。

  目前,广州部分地区的普法网站和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也已开通,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覆盖格局,也让普法宣传更加“年轻态”,符合青少年的生活习惯。

  深圳则向各类社会专才借智,推进社会专才参与青少年普法。福田区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多媒体软件——法律新人类(广域网版)》,精心设计“星际漫游”、“青蛙过河”、“小兔回家”等生动活泼的法制主题卡通游戏。龙岗区与社工机构合作,发挥社工熟悉社会工作、擅长心理引导的优势,联合春雨社会工作服务社开展“法治文明校园行”活动,有效增强了青少年普法的互动性、引导性和趣味性。

  此外,深圳在建立社会力量普法资助机制上也进行了一番探索。不久前,深圳“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开始实施。通过公开征集、接受申请、核定审批等程序,已资助实施12个公益项目。资助项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不少都是原创性、高质量的创新项目,如罗湖外语学校的DV拍摄制作的中学生普法短片《阴影》,采用DV形式,通过学生的眼睛去捕捉与青少年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省各地青少年学生违法违纪发生率均在控制线以下,绝大多数地方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

  ■南粤实践■■■■■■

  惠州率先实现青少年学生学法活动“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

  学法考试成绩列入中小学生学籍档案

  最近,惠州市每名中小学生都领到《乐乐的成长经历》一书。和一般的读本不同,该书主要用卡通形式编写,讲的都是每天身边可能接触到的案例和守法知识。这是惠州市今年以来实施的每名中小学生一册法制教育读本计划,为了弥补法制教材不足和单一的问题,惠州市司法局、普法办组织编写了“六五”普法读本,确保全市80多万中小学生人手一本。

  多年来,惠州市青少年学生刑事犯罪、治安案件和涉毒案件均为零,并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这和长期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无关系。前不久,惠州市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为青少年学生学法考试提供了制度依据。

  惠阳区探索网络学法考试

  前段时间,惠州市惠阳区的中小学生突然有了一个特殊的“账号”,这让很多家长都觉得新奇,而当他们知道“账号”的用途之后,都纷纷“点赞”。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惠阳区利用法治惠阳网络平台,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法考试学号和密码,倡导和推广网络学法考试。这是惠阳区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的前期探索。

  和惠阳区思路相近的,还有惠东县。“6·26国际禁毒日”期间,惠东县对全县中小学生实行禁毒法律知识专题考试,把禁毒宣传和学法、守法、尊法和用法结合起来,让学法、守法变成一件“接地气”的事情。

  在经过反复调研之后,惠州市司法局、普法办会同市教育局、综治办、团市委决定在全市推行青少年学生学法考试制度,于是就有了惠州市司法局与教育局等部门共同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

  意见规定,学法考试应作为一科考试成绩,列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学法考试要围绕培养学生法治习惯、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由市教育局和市普法办负责命题,各地教育、普法、团委和学校负责具体考务工作。

  每年“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定为上、下学期考试时间,考试成绩列入学籍档案,并报市普法办备案。

  在开展考试的同时,惠州市还举行中小学生法治征文、法治演讲、法律手抄报、模拟法庭、法治动漫创作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快乐中学法,在学法中得到快乐。

  学法师资队伍形成合力

  有了制度和框架,配套措施如何跟上?惠州市下了不少功夫,确保学法考试制度的基础——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大金刚”的全面到位。

  有了教材《乐乐的成长经历》,课时同样不可少。惠州将“一周一堂法制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青少年在校期间应知应会的基本法律常识为重点,着重普及与青少年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

  对于初三和高三年级,可以在每周班会课或思想品德课抽出15分钟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同时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全国法制宣传日、禁毒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而整合中小学生学法师资队伍在全面落实计划的过程中就显得极其重要。记者从惠州市司法局获悉,除了各学校德育教师外,还组建了三支队伍,形成合力:法制副校长队伍,实行定期培训、集中备课和适当补贴制度;村(居)“法制副主任”队伍,负责村(居)所辖范围内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关工委“五老”队伍,以“五老”宣讲团、报告团、关爱团等载体,深入学校开展法制教育。

  惠州市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各县(区)一直以来都在全力打造各自学法测试特色品牌,惠城区桥东社区中小学生“我与父母共答一份法律试卷”活动,惠阳区“法律伴我成长”演讲比赛等,既丰富了学法考试内容和形式,也实现了家庭与学校学法良性互动。

  ■法治对话■■■■■■

  省司法厅副厅长何流明:

  “法制进考卷”

  将在全省普及

  南方日报:广东的青少年普法特色是什么?

  何流明:“六五”普法以来,广东建立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制教育网络,探索建立“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联动机制。

  在学校教育上,抓好法制教育内容、课时、师资培训和考试考核落实;在家庭教育上,利用家长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开展“一帮一”互助和“大手牵小手”普法宣传活动;在社会层面上,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东的青少年普法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如果请您推荐其中亮点,您会推荐哪一个?

  何流明:惠州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做得是比较有特色的。惠州市教育局和司法局等部门联合起来,将青少年普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法制课引入教育课程中,确保“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个关键要素得到落实。这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力度。

  南方日报:这是不是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何流明:对。我们希望可以在全省普及惠州的做法,让法制进课堂、进教材、进大纲、进考卷。此前阳江市首创并在全国推广的法制副校长制度,就收到很好的成效。这项制度已经成为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通讯员 江励丽 刘洪群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