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生泼老师”警醒了什么

2014年11月17日 11:2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部分家长过于迷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类似是而非的教育观点,无原则地肯定、夸赞孩子,缺少对孩子合理的批评教育,惩戒教育更成为奢谈。

  ■陈卫东

  据媒体报道,华东政法大学一名大四女生因为老师的一句“如果连课都不上,怎么能考上研究生”的批评,一怒之下将一杯滚烫的热水泼到老师脸上。其实,因为教师批评教育而引发学生过激行为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前不久,湖北某地一初中生因为上课看小说、下象棋,被班主任批评后,跳楼自杀身亡。这类极端事件不禁让人反思:为何个别学生的心里容不下一丝批评?教师还敢批评学生吗?

  教育部门曾明确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有论者指出,“这样的表态本身就有反讽意味”。当“教师可以批评学生”这一教育常识需要教育部门出面强调时,已经暴露出当前师生关系失衡之一斑。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这首先与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爱护有关。他们过于迷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类似是而非的教育观点,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些家长和教师甚至无原则地肯定、夸赞孩子,缺少对孩子合理的批评教育,惩戒教育更成为奢谈。强调对孩子的爱护无可厚非,但超过了限度,就容易沦为娇惯和溺爱。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适当的称赞和夸奖的确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难免会有行为不当的时候,如果家长一味夸奖,不当行为就得不到及时纠正。一个从小就习惯了赞美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听不进批评之词。

  当前,教育负载过重,社会上功利之风较为盛行,是导致一些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深层次原因。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功利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形象地概括很多家长的心理。孩子去学校读书,如果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就是失败者;在平常的学习和考试中,如果考不出好分数、拿不到好名次,也是一种失败。至于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反而被一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忽视。由此,教育被功利裹挟,承载了诸多本不应承载的东西,一些学生的身心因此而扭曲。

  另一方面,在这类学生遭受教师批评而引发的极端事件中,不少论者将矛头一味指向学生。其实,教师是否也有值得反思之处?当前的青少年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代人的生活环境以及思维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代际特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囿于经验主义的牢笼,仍刻板遵循过往的固定模式,难免会在教学、生活等方面与学生产生摩擦和冲突。笔者以为,当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发生了变化时,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也应当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新一代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早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完美无缺的人,但却能让人身心协调发展。诚如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言,让健全的理智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青少年教育问题并非只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必须全面跟上,也并非只是责任和担当,更应讲究科学的方法,彼此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如此,才有望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建构新时代的和谐师生关系。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