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开放应以需求为导向

2014年12月01日 09:3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11月28日,成都地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行。从2014年12月1日起,成都市民可凭本人身份证件在全市11家试点图书馆免费办理借阅证,使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相关服务。这11所高校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

  早在2002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就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进展一直不理想,其中有高校不愿增加管理成本的主观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最主要的是学校图书馆作为校内资源,本身并不富裕,尤其是图书阅览室,很多高校每到期末,学生都要抢位置。如果外来者过多,会出现内外需求抢夺资源的问题。

  上述主客观原因相加,全国范围的高校图书馆开放一直久拖不决。成都此次试点,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自然是好事。同时,此举也能给人一些延伸性的思考。

  从道理上,大家都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免费,但不少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从很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门庭冷落可以看出,时下看书的人不多,到图书馆借书的人就更少。有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上网时间超过50分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57.8%,而且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风。

  所以,高校图书馆开放虽然很好,但现实意义不宜拔高。这也提醒人们,公共资源与公共需求之间存在对接的问题。公共需求高,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开放供给应当更优先。高校图书馆属于公共需求低,却已逐步开放的领域,其实更应挖掘那些公共需求高,但还没有开放的领域。

  现实中,公共资源的开放已越来越普遍,一些地方的博物馆、一些机关的食堂、政府的档案馆都已向公众开放。但也有一些机关单位的停车场、厕所等,公众需求更大,更应开放,而且应以需求为导向,及早开放。 □李迎春 成都

【编辑:叶攀】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