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初一学生母亲撰文引17万阅读量 触发网民集体反思

2014年12月05日 14:21 来源:银川晚报 参与互动(0)

  在银川回中学生坠楼事件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头看这件事,过程显得清晰起来。

  12岁初中生家中坠楼,网友将此事发布到网络上之后,部分自媒体介入,并以“师德丧失致学生惨死”等定性此事,引起轩然大波。

  就在网友一边倒质疑和指责学校时,《银川晚报》等传统媒体介入报道此事,银川新闻网微信平台发布的一条信息,更是以超过17万次的阅读量,让舆论从关注事件转向了关注身边的每个人。

  从暴戾的指责变成了冷静的思考;从武断的谩骂变成了关心身边的人。网友态度的转变,和一篇阅读量超17万字的文章有着怎样的关联?让我们听听发布者和撰稿人的说法。

  舆论

  从一边倒到关心身边的人

  11月24日,银川一初中学生从自家楼上跳下,结束了12岁的生命。

  时隔两天,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称“银川回中师德丧失致初一学生跳楼惨死”,引起轩然大波,信息疯狂传播。曾转发此信息的网友“浪漫的小小狮子猫”,在11月27日兴庆区教育局通报此事后,删除了这条微信,“结果出来了,与老师无关,是无良小编为求关注造出的噱头。”

  此时,有人开始站出来替学校说话,有人开始质疑家长的教育。涉事老师曾带过的学生“鹤噢吧wh”说,她极度负责,这样的好老师怎么可能像网上传的那样,“都说流言止于智者,请大家不要随意评断老师”。

  随后,银川新闻网微信平台上发布的《关于“银川回中学生坠亡”事件一位妈妈这样说……》让舆论开始变得温暖起来。“与其暴戾围观,不如关心下身边的孩子,不要让悲剧再发生。”网友们开始从暴戾的指责,变成了冷静的思考;从武断的谩骂变成了关心身边的人。

  发布者

  点击量如此之高证明网友不是只有猎奇心理

  罗靖,银川新闻网总编。作为媒体人,她既是初中生坠楼的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此前,看到坠楼事件的相关信息后,出于对新闻的敏感,她觉得此事肯定没有那么简单。“表述太不专业,对事件进行了错误的引导。”在罗靖看来,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如此粗暴的信息发布,错误引导了该事件,才导致网上骂声一片。

  11月27日,兴庆区教育局对此事件进行回应之后,银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平台当天下午就发布了事件进展。“官方的才是最有公信力的。”罗靖说,网友刚开始对调查挺失望的。

  几乎同一时间,银川晚报官方微信平台等多个媒体发布了调查报告,但是这些信息并没有将网友的偏执拧转过来。

  当晚,罗靖在刷微信朋友圈时,看到网友“东东鼠”的几段关于中学生坠楼的信息。“不偏袒,对事件的分析很理性,有很多打动人的东西。”她将这些信息拿给同事看,得出的结论是:很有必要全文发布。

  11月28日,银川回中学生坠楼事件调查结果发布,《关于“银川回中学生坠亡”事件一位妈妈这样说……》的信息和调查结果同时推送。当晚11点,这条信息的阅读量超过5万次。

  第二天,点击量持续刷新,一度到了17万次。“没想到。”罗靖说,最终的调查结果阅读量只有2万多次,这条信息却破10万次。在她看来,这种变化,是因为网友对此事件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普通人对事件的看法上。

  对于如此之高的点击量,罗靖的解释是,“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触碰了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而这种数据的变化,也证明了网民不是只有猎奇心理,在事件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他们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撰稿人 作为家长我做到了中立

  “东东鼠”,是一位母亲的网名,她的身份是一名职业经理人,是《关于“银川回中学生坠亡”事件一位妈妈这样说……》一文的作者,她有一个上初一的儿子,平时喜欢关注时政、金融和经济方面的信息。

  昨天,接通记者电话的时候,她说自己在医院陪儿子看病。孩子是在11月24日那天病的,恰巧陪护期间看到了坠楼的信息,心里很难受,感触很多。

  看到坠楼事件后,她的直观感受是“报道不真实”,因此,她并没有像其他网友一样转发信息,还劝身边的朋友也不要传播。

  “老师羞辱孩子,肯定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可能只针对一个孩子。”她质疑的是,入学3个月,孩子能受到多大的羞辱,并且很多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身边也有老师,大家都明白老师严格是对孩子好,为什么这个12岁的孩子有勇气纵身一跃,就没有勇气和家长一起面对下午的家长会。

  基于此,她在写到坠楼的孩子时,直接用了“孩子,你错了”这样的表述。她说,之所以说孩子错了,是向对轻易放弃生命的做法作出批判,以防止其他孩子去模仿,“只有让他们看到跳楼孩子家人的悲伤,才能引起足够的注意”。

  说完孩子,她并没有就此收笔,而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学校。“我们依旧要反思的是日渐民怨较大的教育,教育部门的责任比老师、家长更大。”

  对于这段话,她解释,自己的孩子也上初一,但是和自己这一辈不同,在最灿烂的年纪里遇到了那么多的作业,还有不公平的招生制度,让初中生们顾不上其他,“教育行业是不是应该反省?”

  对于自己的文章被阅读17万次的事实,她直言没想到,但是对自己的文章有信心。“观点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她说,孩子的心结如果打不开,下一个跳楼的会是谁?记者 田鑫

【编辑:叶攀】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