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春礼谈“百人计划”: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

2014年12月29日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就中科院制定和实施“百人计划”20年答记者问。白春礼称,青年人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仅要在学术上勇攀高峰、追求卓越,而且要在道德上严于律己、严以修身,做到德才兼备。

  1994年,中国科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内外的人才计划——“百人计划”,旨在吸引一批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一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20年过去了,这项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效如何?当前中国科学院正在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在“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方面,有何新的举措?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答问全文:

  记者:白院长您好。中科院制定和实施“百人计划”20年来,已经为我国和中科院引进、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新途径。可否请您谈谈“百人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成效?

  白春礼: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指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他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人才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对于我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但凡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发展,无不体现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近现代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兴起,都得益于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等杰出科技创新人才。不仅仅是国家的发展,对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今年6月底,我和各位院领导同事去华为北京分公司调研,了解到华为有超过7万名研发人员,在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可以看出,创新人才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和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一直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放在中科院发展战略的关键位置,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早在1994年我院就启动实施了“百人计划”,在我国开启了引进和选拔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先河。在刚开始实施的四年中,我们分批择优选拔了140余位优秀学者,在当时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集中有限资源,对每位入选者给予了较大强度的启动经费支持,使得“百人计划”逐步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计划品牌。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百人计划”又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内涵和形式,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扩大了引进规模,逐步形成适应不同科研活动人才需求、引才引智相结合、充分调动院所两级积极性的人才计划体系。2011年以来,根据国家人才政策的新要求新需要,“百人计划”在政策和机制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探索,如取消了“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对入选者族裔和国籍的限制,取消了国内“百人计划”的地域和领域限制,加强了对国内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工作等,“百人计划”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20年来,“百人计划”成果丰硕、效益显著。其主要成效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是人才引进的虹吸效应。20年来,“百人计划”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2000多名,其中,28位成长为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524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培养了近百名“973”“863”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或负责人,一批优秀人才已成长为新世纪科技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百人计划”入选者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年资丰富者占据一定比例、不断补充生力军的生动局面。可谓人才涌流,蔚为壮观。

  二是成果产出的倍增效应。“百人计划”入选者作为中科院骨干科研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无论是在国际科学前沿领域,还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领域,亦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都能看到“百人计划”入选者活跃的身影,他们攻坚克难,屡建殊功,取得了一批又一批丰硕的创新成果。

  三是人才团队的聚集效应。“百人计划”的实施,不仅凝聚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而且促进了优秀人才的集聚,加快了人才团队建设;既巩固了中科院传统学科的优势地位,也推动了新兴学科布局,为我院未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百人计划”实施十年后,中科院顺利实现了人才队伍的“代际转移”。最近十年,中科院通过“百人计划”,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前瞻布局,形成了一批如量子通信、干细胞、脑科学、超级计算等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是人才流动的溢出效应。“百人计划”自始至终定位于为国家吸引培养优秀人才。它已经不单单是中科院的人才计划,而且是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国家级人才计划;它不仅提升了中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促进和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开放的人才计划,通过我院主动输送、个人自主选择等方式,为国家培养和输出了一批批创新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例如,李家洋、王恩哥、张杰、薛其坤、曹健林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五是计划管理的示范效应。“百人计划”的成就,得益于始终坚持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支持、规范管理、严格考核的科学化管理体系。多年来,我院几次优化完善管理政策,调整支持强度和遴选方式,严格入选者的全程管理。“百人计划”不断完善和规范的服务管理体系,为国家以及其他部门、省市的人才计划创造了新的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六是人才计划的品牌效应。作为我国最早启动的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开启了我国科技人才引进的先河,也形成了自身的优良品牌,在海内外有着良好声誉,成为我院凝聚海内外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记者:“百人计划”实施20年来的成效确实显著。这20年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坚持?

  白春礼: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点经验是值得重视的。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立足创新实践,以事业凝聚人,以环境吸引人,以合理的待遇激励人,既为入选者提供启动经费,帮助组建科研团队,也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坚持高标准和按需引进。明确引进人才的遴选标准和岗位要求,建立严格规范的专家评审机制和公示制度,始终保持良好品牌和声誉。三是坚持遵循规律、与时俱进。根据引进人才的特点,不断探索改进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人才支持政策和评价模式。四是充分发挥院所两级积极性。建立“所自主决策、院择优支持”机制,赋予研究所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同时要求研究所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保障。

  记者:去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科院未来发展提出“四个率先”(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要求。一年多来,中科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贯彻落实总书记“四个率先”特别是“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的要求?

  白春礼:一年多来,我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率先”为目标,研究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并在今年7月7日的国家科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都对我院《“率先行动”计划》作出重要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家有关部门也给予积极评价并表示大力支持。《“率先行动”计划》将作为统揽我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古人说: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我在科技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面向四个率先“百人计划”作为我院优秀人才引进培养的主干计划,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肩负更大的责任,承担更艰巨的任务。为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我们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实施“新百人计划”。

  “新百人计划”将进一步打造吸引和凝聚高端人才、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的重要平台。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围绕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人才需求,重点支持科技帅才、技术英才和青年俊才的引进培养,坚持人才引进与现有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引进培养杰出人才与青年优秀人才有机结合,引进培养科研人才与技术人才有机结合,强调各类优秀人才的协同发展,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队伍。立足未来10年实现我国科技跨越发展的人才要求,更加注重在前沿交叉领域方向上发掘和遴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人才,实施更加有效的针对性培养和政策激励措施,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我国我院下一代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

  “新百人计划”将进一步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和拓展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使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走向国际科技舞台,提升我院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我们将以实施“新百人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才强院战略,加大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整合现有各类人才计划,改革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办法,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提升研究队伍的国际化比例,努力实现“十百千万”队伍建设目标,形成一支由数十位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百余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千余名拔尖科技人才、万余名骨干人才组成的创新队伍,向社会输送十万余名研究生和一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记者:以“百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骨干力量。请问您对他们有何希望?

  白春礼:青年科研人员是实现“四个率先”的生力军,希望他们尽快熟悉国情和院情,明确新的责任和使命,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强能力,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到创新实践中,投入到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的宏大事业中。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梁启超曾呼吁:“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国字当头,国家为大。青年人要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着,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二是强化大局意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发展永无止境。科技人员要不断开拓视野,善于了解和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发展前沿态势,了解和关注国家和我院的发展战略,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院所“一三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率先行动”计划》确定的创新任务和目标结合起来,聚焦重大突破方向,组建团队,凝聚力量,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三是要有宽阔胸怀。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作为学术技术带头人,不仅自己要有很强的科研攻坚能力,更要有能够为他人搭台,带领科研队伍群体攻坚的能力。既要尊敬老同志,又要给同龄人和更年轻的同志一个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平台。既要能带好队伍,又要能为人师表,热心耐心教书育人,为国家和我院培养一流的青年人才。

  四是注重加强学习。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这是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能力。希望青年人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国内外的同行学习。要不断提高文化内涵,掌握多维度的知识结构,提高判断科技发展趋势、掌握发展规律、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的能力。

  五是提高道德修养。《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青年人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仅要在学术上勇攀高峰、追求卓越,而且要在道德上严于律己、严以修身,做到德才兼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创新理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要遵纪守法、廉洁从业、淡泊名利,恪守学术道德,增强自律意识,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共同营造和维护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抓紧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坚持秉承“人才强院”的理念,把人才作为立院之本、强院之基、发展之源,抓住机遇、奋发进取、敢于实践,为早日实现“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的伟大目标而不断奋斗。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