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化合作办学引争论:四年俩文凭 学费几十万

2015年01月25日 13:2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国际合作办学,是在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还是在造成更多的社会不公?在政协分组讨论会场上,这个问题引起了致公党、教育界委员们的争论。

  “上海要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需要用国际化思维、国际化环境来培养人才。”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李行伟委员在政协分组讨论时说,过去几年内地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有了一些合作办学的举措,积累了很多经验。借助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机会,要好好总结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话音刚落,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陈玲就对此表示担忧。“现在实行的‘2+2’模式,即两年在国内读书、两年去国外交流,学费几十万元,让贫苦家庭出身的学生失去了机会。”陈玲说,出去的不见得是成绩优秀的,但一定是家境富裕的。这些学生出去后,因为学分互认,4年拿两个文凭,就跟拿钱买文凭一样。

  随着国际化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现在不仅一流大学在合作办学,国外二流、三流大学也与国内相应的大学对接,招收更多中国学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材料化学教研室主任王艳芹委员的话也印证了这一情况。她说,国外一些学院非常积极,因为办学收入一半归学校、一半归学院。

  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国际化,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陈玲和王艳芹认为,国际化办学量不能多,要控制在一定比例,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记者 张骏)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