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高校思政课有高原更要高峰

2015年02月09日 09:24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参与互动()

  “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系列评论⑦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起激烈交火。最近的舆论形势就说明了这一点。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高校这个阵地一定要守好。否则,别人的碉堡,就会建在我们的阵地上,这不是危言耸听,香港就是明证。

  既然是前沿阵地,那就要配备好枪好炮。最基础的,是高校的思政课,一定要扎实,要能入耳入心。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未必。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高校思政课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一些高校,思政课被边缘化。仿佛这一门课,谁都能讲,也不用讲好,照本宣科而已。老师教起来没热情,学生听起来不积极。最后的结果,成为谁没有专业能力,谁业务弱,谁就去教思政。在全国高校,这恐怕不是个别现象。

  意识形态是做头脑的工作,要让人服气才行,否则白搭,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高校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守好阵地,当下能最快见成效的,是让学生最服气的人来教思政课。学生最服气最崇拜最景仰的是谁?学术大师!

  哪个高校,都有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他们是学生的偶像,他们的课程往往被学生狂热追捧。这些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学术能力强,道德水准高,是学生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和膜拜对象。所以,最应该让他们来讲思政课。

  这些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很多都是“海归”。他们视野开阔,见识更广,对东西方价值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能够更客观地看到我们的发展,看待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西方的不足,不会“呲必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成在西方,而做出贡献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这本身就说明我们这块土地是能出成果的。他们自身的经历,就是活生生的榜样,对学生就是最直接的激励。

  我们要让学生最服气的人来讲思政,要让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来讲思政,要让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来讲思政。这样的人,学生才服气;这样人讲思政,才有说服力。他们往讲台上一站,就是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代言。他们取得的成就,人生的阅历,就是一堂鲜活的关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的思政课。

  有些高校就是这么做的。比如在清华大学,学生抢都抢不到的选修课,是胡鞍钢讲授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什么学生爱听他的课?因为他做出了成就,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实际,能以经历和业绩服人。让没有分量的老师来讲思政课,讲什么也不会有分量。我们需要学生心中的“明星”来教思政来讲马列,这是意识形态斗争现实的迫切需要。

  在这方面,高校最有人才优势。让学术大师先教思政课,才是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把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入耳入脑入心,才能讲出“三个自信”,学生才可能服气。千万别说这是对大师的浪费,传道和授业,都是师者本分。

  好枪好炮要用在主阵地,“撒手锏”要用在关键时。关键时刻已经到了,高校应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让学生最服气的学术大师来讲马列、教思政。同时,大学的校长和书记,是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旗手,也应该下到课堂去讲授思政课,要努力成为思政课的教学名师,成为学生眼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楷模,而不能只是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拨冗”前来“拨个穗儿”。

  (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