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传统文化教育不应形式化

2015年03月24日 10:5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两会期间,在谈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指出,只强调形式,把学习传统文化弄成作秀是不对的。这为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敲响了警钟。中华文明五千年,名家名作数不胜数,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学校教育,响应了中央的号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而不只是会背、会写、会唱而已,更不是穿奇形怪状的衣服、行跪拜礼等形式化的东西。

  据媒体报道,2015年北京中考的语文试卷命题会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内容,古诗文阅读量会增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对于生活在现代汉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听、说、读、写、悟,少了对传统文化“悟”的环节,学生就只是一个记忆机器,就算读了上万遍,也只能称得上是“滚瓜烂熟”,而非“融会贯通”。有的家长喜欢晒孩子孩童时期的知识储备,三岁会背唐诗,五岁能念宋词,诸如此类。实际上,这展示的只是孩子的记忆力与早教水平,孩子哪里会感受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春意与韵味,哪里会知道“低头思故乡”究竟是何种心境。

  甘肃某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和《四书》中的一些选句,随后进行相应的考试。然而据该校教师反映,考试过后,学生就把这些东西搁一边了。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学校在要求学生背诵之时,将这些古代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手段展示给学生,这个诵读活动就变得更具有意义了——因为学生哪怕是忘了原文,也获得了这些经典作品内涵的价值。

  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究竟学的是什么?最直观的,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先人的思想,找出时代价值。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着做人、学会做人。读《论语》,我们体会仁义礼智信;读《庄子》,我们感受道法自然;读《墨子》,我们学着兼爱非攻……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抓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青少年才能建立健康的是非观、义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教师应发挥先行者的作用,先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再用接地气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学体系中。学校应给予教师自主权,不拘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教育以充分的灵活性。作者:曲冬梅

【编辑:孙静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