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更多农村考生圆“名校梦”

2015年04月17日 09: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农村孩子读大学难,是一个老话题;农村孩子读大学越来越难,是一个新话题。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考大学一度成为通往成功之路的独木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随着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大学录取率逐渐上行,这本来应该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重大机遇,可农村孩子读大学,还是难,而城里孩子读大学却比较容易。为什么呢?不得不承认这与城乡教育二元格局有关,城市教育的平均水准长期以来超过乃至远超农村教育的平均水准。

  正因如此,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所名校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其中,清华、北大和北师大要求考生自荐报名,北航规定须由中学推荐。四校给出的录取优惠,从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清华公布的“自强计划”,其实施范围由各省区市确定,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招收优秀农村学生。拟认定招生人数,约为清华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值得注意的是,清华今年的“自强计划”,将首次实行个人自荐,但学生所在中学仍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殊事迹为其撰写推荐信。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专门针对农村学生搞“自强计划”、“筑梦计划”,这不是搞教育不公平吗?这话听起来颇有一些道理,可细想却真的没太多道理。高考分数强调公平公正,没有错,这是一种结果公平,可若从小学算起,通往高考的漫漫12年征程,这个过程就不公平了,起点也不公平。虽然农村教育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在逐渐提升教育质量,但与城市教育质量相比,还相距甚远。各级政府在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上投入的物质、人才等力量是不均衡的。

  从农村教师队伍的配备而言,即使从政策上一直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去,可农村中小学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仍然相对不理想,相应的就是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匮乏。不仅是教育力量投入不足,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队伍也存在“虹吸效应”:每每成熟一个优秀教师,便会被县城学校乃至省市一级、沿海开放城市的学校高薪挖走。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能要求老师必须一辈子两袖清风。新的优秀师资力量不愿意进来,已有的优秀师资力量逐渐流失,农村教育质量又怎么上得去?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农村考生成才不易。虽然教育的硬件环境在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体育设施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都实现了转型升级,但农村优秀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却是必须正视的现实。缺乏是怎么造成的?农村苦、农村穷、农村找对象难,这些都是原因。如果不给予新毕业的大学师范生以更好的条件、更好的出路,农村学校留不住人才也是正常的。不仅如此,很多在农村拼搏、奋斗了一辈子的教师还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转正,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又怎么激发这些老师的教学激情呢?因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有一个培养农村学校教师的鼓励计划,优先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职称待遇、培训待遇等。让农村教师不断拓宽向上流通的渠道,让农村教师过上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农村教师的队伍才能够越来越优秀。

  有了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够造就更多优秀的农村考生。这实际上就是还农村考生一个起点公平。只有起点公平了,结果才能公平。在目前城乡二元教育格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情况下,在起点公平还不尽到位的历史过程中,清华、北大等4所名校对农村考生的录取优惠,可以视作是对农村教育的一种补偿。这样的补偿目前看来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高校加入进来,让农村考生更多地圆大学梦、圆名校梦,这应当是一种大公平。(周虎城)

【编辑:查云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