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脸红的儿童“毒物”:妈妈洗澡慢 因为洗奶费事

2015年04月17日 15:4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

  近日,洛阳一幼儿园给家长分发了30册幼儿读物,要求家长回家给孩子讲读。家长称,书中的文字大人读起来都会脸红,比如“妈妈洗澡慢腾腾,因为洗奶太费事”。自己的孩子只有三四岁,这样的读物对孩子心理有影响。(《大河报》4月15日)

  3岁孩子的读物,家长读起来尚且“会脸红”,因此以“毒物”称之并不过分。幼儿读物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被人们认为是“人生第一书”。那么,当读物异化为“毒物”时,谁该为之负责呢?当老师推荐如此“毒物”时,不知该作何考虑呢?

  儿童读物变“毒物”不是个别现象,是当前幼儿读物市场失范无序和越来越成人化的表现。此前,包含“级别最高的流氓学者是王安石”“最让女人割舍不下的流氓学者是司马相如”“丰乳翘臀”“身材火辣”等内容的幼儿读物早就引起社会非议。某出版社出版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童书”因充斥色情、暴力等内容,受到停业整顿的处罚。

  有调查显示,对于童话的主题是否应该涉及爱情、战争这样的成人世界的内容,有61.54%的3岁以下幼儿家长认为不应该涉及,有50%的4-6岁幼儿家长认为不该涉及。应该说,家长的态度是明确的,只可惜围绕幼儿读物出现的利益相关方,往往无视家长和社会要求,要么利益至上,要么放逐责任,要么无视幼儿读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最终造成了读物成“毒物”的结果。

  从市场方面说,读物成“毒物”与儿童读物价格高、过度包装的病态如出一辙,与出版者一味追求利益有关。也只有利欲熏心者,才可能不顾儿童需求去弄出读物成“毒物”之类的乱象。那些用含有淫秽色情、凶杀暴力、恐怖残酷等内容情节的图书来诱惑青少年的出版机构,抛弃了责任底线。让家长脸红的读物,折射着出版方的不负责任。客观地说,正常的商业操作和利益追求值得尊重,但如果出版方在利与义的选择中见利忘义,这是不能听之任之的。

  从内容方面说,读物成“毒物”也与图书出版机构的儿童本位缺失有关。1921年,儿童文学作家严既澄在《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的讲演中指出:“供给儿童的材料,应当是拿儿童作本位。”所谓儿童本位,即儿童是起点,是中心和目的,所做的一切要立足于儿童的发展、成长。而当下出版的不少儿童读物,精品少,粗制滥造的多,成人化倾向严重,就是抛弃儿童本位的结果。儿童读物应能丰盈心灵,让儿童解渴、家长放心和社会满意,而不是让整个社会都为之忧心忡忡。

  面对读物成“毒物”,脸红者不只是家长,教师、创作者、出版者都该担起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朱四倍)

【编辑:查云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