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校特招农村生喜中有忧 会不会有城市学生化身?

2015年04月18日 05:5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4月15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学子的自主招生计划。其中,清华的“自强计划”最高可降60分录取,北大“筑梦计划”的招生线则最低可降至当地一本线。

  名校牵头,定向招生,无疑给了农村考生更多“靠知识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不过,人们在点赞的同时,也对如何落实好这一政策表达了担忧:会不会出现有“门路”的城市学生“化身”农村学子?会不会有某些基层“苍蝇”操弄农村学子选拔,坐等好处上门?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在过往的高考(课程)招生中,冒名顶替、暗箱操作时有出现,甚至个别名校的自主招生还曾因黑幕曝光、相关人员被捕而暂停。这无疑影响了人们对北大、清华降分新政的判断,加剧了对教育不公的担忧和质疑。

  高考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对于那些寒窗苦读的农村学子来说,高考中的1分往往就意味“命运的转折”,守好自主招生关,把农村中真正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稚嫩梦想负责,更是对教育公平的有力维护。

  我们看到,为了确保公平,北大、清华已经出台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举措,北大在初审环节和入选环节设置两次公示,清华更是表态要做到全过程公示,接受各方监督,这些无疑都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经好更要把它念好,只有把纸面上的规定变成一条条带电“高压线”,农村寒门学子的命运才能真正改变。

  “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这个梦想看似很宏大,其实很具体,它就在每所学校每年的招生录取中。眼下,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学子能否因为“好政策”顺利走进心仪高等学府,就看这些政策如何在执行中不走样,切实达到预期目标。

  (雷崔捷)

【编辑:吉翔】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