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游戏风靡杭城小学 "石头剪刀布"的升级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呆"游戏风靡杭城小学 "石头剪刀布"的升级版
2009年04月03日 17:01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最近,紫阳小学的语文老师郑国云发现,在三到五年级学生中流行一种课间游戏。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原地跺脚,大声吆喝,手舞足蹈。“这个学期突然流行起来的,下课时,场面那个壮观呀。”郑老师说,有时耳边都是孩子们“噼哩啪啦”的跺脚声和吆喝声。

  昨天,记者和紫阳小学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仔细地观察这个游戏。数学老师惊奇地发现,这个游戏大人可能不是小孩的对手,性质类似于策略游戏军棋,但“出棋”的速度必须快,最好是1秒/回合。

  游戏不需要很大空间

  郑老师说,她也问过班里的孩子,这游戏到底怎么玩,不过学生只告诉她,这个游戏叫“呆”、或者“汉堡”或者“KFC”,至于规则,孩子解释了几遍,郑老师不怎么明白。

  昨天,记者来到紫阳小学,四(3)班的两个男生,项旭和泮煜尧演示了下“KFC”,解释了一下游戏规则,不过大人听来挺复杂。

  两个孩子面对面站着。

  “KFC!”第一回合,两个男孩同时大喊,跺脚,手做汉堡状。

  双方连喊了几回合“kfc”之后,突然各自喊起“儿童套餐”、“全家桶”、“薯条”……有人双手护肩,有人则做动画片人物的“气功”。

  短短十几秒,两个男生“大战”十几回合。

  “便便!”其中一个男生突然大喊一声,模仿卡通片做了个“龟派气功”的动作。

  “呀,输了!”另一个男生说。

  “哎哟,太难听了,改掉。”郑老师又好气又好笑。

  表面上看,两个人就像演完了一出卡通片。

  为了让记者明白游戏规则,4年级的项旭在一张方格纸上又写又画。“里面有些内容是我发明的哦。”他有些得意地说。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与以前的石头剪刀布一样,“相克”定输赢;出招速度必须快,一秒/回合,两人同时出招,否则就没意思了;还要跺脚助威、吆喝、摆pose。

  有四类性质的“出招”。

  攻击类:依据攻击力强弱分8档。攻击力为“KFC” <热狗<鸡腿<可乐<薯条<汉堡<儿童套餐<全家桶。出一次“kfc”后,可有一次出“热狗”的机会。以此类推,积累到7个“KFC”,可出攻击力最强的“全家桶”,当然,也可以折合成一个“热狗”和一个“儿童套餐”先后出。

  防御类:有两种,一种是积累了4个“KFC”时,可出一次“防御”,防御所有攻击力等于小于“薯条”的攻击,二是积累了7个“kf”时,可出“超级防御”,可防御包括全家桶在内的所有攻击。

  吸收反弹类:对方出招,只要己方大喊“我吃!”,则己方吸收对方的攻击力;相反,如喊“你吃”,则对方出招被“反弹”回去。吸收须遵守“吃撑”原则,如果吸收的“KFC”数量加自身积累“KFC”数之和超过7,那么输了,如果没超过7,则属于增强自身的力量。

  破坏类:向对方扔“便便”,使对方的攻击无效,而且被扔三次“便便”者输。不过老师觉得这一招的名称不雅,强烈建议改“番茄酱”。

  "石头剪刀布"的升级版

  学校数学教研组的俞建峰老师听说孩子们在玩这个游戏,仔细询问了一番,觉得又好奇又惊讶。

  “这个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揣摩对手性格,而且涉及概率,非常讲究博弈的技巧。”俞老师说,孩子们一开始做这个游戏,发现总是规则“死角”,于是不停完善规则。

  关于博弈,俞老师说,只在上课说过“田忌赛马”,而现在孩子自创的游戏比田忌赛马有技术含量多了。“我建议1到6年级的孩子都玩玩这个游戏!”

  记者观察,项旭和泮煜尧进行游戏的速度相当快,基本是1秒钟完成一个回合,能pk十多个回合。

  记者和孩子们分析了一下,发现游戏综合了孩子生活里的几大要素。博弈性质的电子游戏、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快餐肯德基、麦当劳……孩子们说,这个游戏,上城区各个小学都在流行相似的版本,一到了双休日上课外兴趣班,游戏会相互流传。

  这个游戏为什么能流行,跟场地有很大关系。项旭说,他们也喜欢玩一种“狼捉羊”的追逐游戏,可是教室空间根本不够。也喜欢下棋,可毕竟下课只有10分钟时间,还没进入“状态”,上课铃就响了。如此一来,活动半径小、随到随玩、能运动手脚的这项课间游戏,传播就特别快。

  其实,只要你有一颗童心,不怕丢失淑女风范和绅士风度,常坐办公室的白领族也可以玩玩这种游戏:大声吆喝可以释放压力,手舞足蹈可以活动全身筋骨,算来算去更能提高思维反应能力。不过,得有个心理准备,因为你很可能玩不过四年级小学生。

  作者: 郑国云 杨影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