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生的装备:有了笔记本才不会被孤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一学生的装备:有了笔记本才不会被孤立?
2009年09月01日 10: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诺基亚新出的那款手机,就像为我设计的。”“后悔买的是个台式机,人家12英寸笔记本多方便啊!”“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登山包。”诸如此类的话,在大学生中经常听到。

  刚进大一,环境相对自主,大一新生对于各种装备的渴望,应当不亚于对新知识的渴望。当问到为什么渴望时,他们大多会回答,“因为我需要。”然后会有诸多理由被列举出来,以解释这个需要。

  可是,你真的需要那部手机、那台笔记本、那个登山包吗?

  难以抗拒它就是我想要的

  尽管丽丽一再跟自己强调,“我并不需要一台电脑”,可当爸爸爽快地答应说给她买,并决定买一台笔记本时,她的心里确实像开了花一样,暗暗欢喜。

  她们寝室四个人,只有她是“无本一族”;全班30名同学,也只有她和另外一名男生没有电脑;从年级的大概率来看,他们也是可怜的“少数民族”。她说,“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一台电脑,没有电脑我快被独立出来了。”

  同在一个寝室,她有事需要用电脑时,会偶尔借用室友的,传个文件或者查点信息。慢慢地,她们开始不耐烦,总会找各种理由让她跟别人借。“她们三个人热烈地讨论最新的杀毒软件,亲密地用蓝牙传照片、歌曲,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半年前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情况并不是这样。那时,全班只有一个同学有电脑,她们寝室四个同学,经常相约在下课后或者周末,到学校机房上网、查资料、写作业、和朋友聊天。

  半学期过后,随着三台崭新的笔记本入住寝室,寝室四人再也没有一起出去玩过了。

  和丽丽的“被迫跟随潮流”不同,罗毅添置装备从来都是自己做主。当他觉得自己需要一辆代步的车子,他就开着车来上学了,对此引来的非议,他并不以为意。

  他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刚刚考了驾照,希望能够继续开车以达到熟练的目的。”他是本地人,学校又在城市的另一端,回家很不方便。从金钱上考虑,“使用的士等交通工具成本或许比开车更高,所以就决定开车上学。”

  虽然已经拥有两台笔记本电脑、3个手机,相机、MP4也各有几台,可罗毅并不认为自己是“数码狂人”,他说,只有觉得需要的时候,才会考虑购买。

  可是在同学的眼中,罗毅和他身边那些追赶数码潮流的朋友一样,对最新的数码装备,总是“难以抗拒”,他们的理由也多半是,“我需要它们”。

  有了笔记本才不会被孤立?

  丽丽收到父亲寄来的笔记本后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非要一台个人电脑不可。看看身边室友们,她们几乎都把电脑当做影碟机,看看最新的韩剧,听听周杰伦的最新专辑,就算上网看新闻,关注的也无非是某明星生子、某巨星陨落。

  “可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不喜欢看韩剧,更不喜欢听歌,娱乐明星数不出来几个。”就这样,丽丽的电脑被她锁在了新买的保险柜里,一天也懒得拿出来一回。偶尔发个邮件,她还是会跟室友借用一下,“似乎她们现在不怎么反感我这么做了”,丽丽很疑惑,难道仅仅因为她的柜子里,也有一个笔记本吗?

  有了笔记本,丽丽不再被孤立,有空她也会拿出电脑钻研一番。不久,她主动请缨,当上了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她策划了一个到西部山区支教的活动,写策划案,和对方联系,都需要网络,“有自己的电脑显然更方便”。

  笔记本的使用率明显增加,后来,她干脆直接把笔记本从保险柜里取出,放在了桌上,“省得麻烦”。

  有人问她,你是因为需要才购置电脑呢,还是为了电脑而寻找需要?她说,反正电脑现在对我来说,很有用,我也不去管当初的目的了。

  罗毅认为,需要与不需要一件装备,都是以当时的学习、工作内容为标准的。他的第一台电脑,就是高二时为参加电脑比赛而购置的。

  高中毕业后,他到美国做了一年的交流学生,因为老师布置了一些设计作业,而他原来的电脑并不支持设计所需的软件,他只好重新买了台苹果笔记本,一年后回国进入大学,他用的仍然是那款。

  当电子装备已经不再适用他当时的需要,罗毅选择更新。在美国交流期间,他当时用的那款手机,声音不够响亮,有几回他明明提前设置了闹铃,可第二天早上愣是没有听到,差点儿耽误上课。他决心换一台闹铃更响的手机,于是就有了用到现在的苹果iphone。如果有人问他,闹铃声音不够大,买个闹钟就够了,何必大费周折换手机呢?聪明的罗毅,或许可以再找出十条理由来回应。

  当被“需要”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

  庄琳比罗毅和丽丽大三届。相比大一的罗毅开着车上学,丽丽收到爸爸送的笔记本,当年大一的庄琳,却在为她的第一部手机而努力奋斗。

  和丽丽情况类似,她所在的寝室,10个室友中的9个都有了手机,寝室电话从此成了她的专线。电话一响,一定是找她的。

  在她加入了学校的新闻采访社团后,“业务量”增多,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室友的抱怨也从开始的小声议论发展成直白的抗议,“庄琳,你也配个手机吧……”终于在一次半夜来电后,寝室把最难听的话“捅了出来”,“你不觉得因为你,整个寝室都不想回来了吗?”

  一番道歉后,她决定一定要想方设法买部手机,哪怕是最差的。可她知道,贫穷的家里是不可能在学费和生活费之余,再给她买这些“没必要”的东西的。

  她曾经委婉地跟长她三岁的姐姐说起过,没想到姐姐立马听出她的“弦外之音”。“琳琳,姐姐是在大四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为了让用人单位找到我,才不得不配手机的,你小小年纪,有必要吗?”

  一面她已经被寝室同学推上了对立面,一面是无能为力的家里,她只能靠自己了。恰好,院里刚承接了一项勤工助学活动,需要3名女生,连续工作4个周末,每个周末发放现金100元。

  通过争取,她成了这幸运的1/3。

  她用劳动所得的400元,买了人生的第一部手机,一用就是4年。在往后的三年里,她用自己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所得,又添置了一辆自行车,还有一台笔记本。

  买自行车,是因为可以帮助她节省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方便往返于学校和打工地点;配笔记本,则是因为大三时学校改革,学生可以在院内自由选择专业,她为了新选的广告学专业,配置了一台笔记本。

  庄琳说,贫困的孩子也许都有过被“需要”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可当需要还只是梦想的时候,要认真地看清,这个需要,是不是真的那么必要。只有分辨清楚了需要与必要,努力奋斗才更有意义。 -白鹭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