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恋情的毕业后选择:"毕婚""毕分",还是走着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恋情的毕业后选择:"毕婚""毕分",还是走着瞧
2009年07月16日 10:50 来源:浙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到每年的7月,杭城大学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氛,告别的不只是四年的大学生活,还有一段段大学校园恋情。在当下就业如此紧张的情形下,这些大学生情侣会做如何的选择?是劳燕分飞,各赴前程;还是乐做一对小夫妻,目标不同方向一致?

  “淡水派”——

  走一步看一步

  最近,网上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恋爱”的一项调查,可以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现象,既不忙着分手,也不结婚,不甜也不咸,有个很形象的新名词,叫淡水派——

  “仍然在一起,但没有进一步打算”,在2903名受访者中,有50%以上的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自己都漂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刚从宁波大学毕业的汪辉很无奈。毕业前,他在宁波找到了一家私人的外资企业,凭着自己的商贸英语专业,加上半年的实习,很快签了就业协议。但是,女朋友要去杭州,实习也在杭州,工作也要在杭州找。

  怎么办?做周末情侣?一个月下来,矛盾出现了,双方开始怀疑,难道今后结婚了也这样吗?做周末夫妻?汪辉的女朋友不甘心,觉得没有安全感,似乎他们的恋情随时会发生变化。发现女朋友有这样的想法,没办法,汪辉只能放弃宁波的工作,到杭州找工作。

  结果,女朋友的情况却比较乐观,实习结束,毕业了,就成了实习单位的新员工,汪辉却再也没有找到像宁波那样的好机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去年给人家做了半年多实习生,最后找到的工作还是不理想。尽管和女朋友在一起,但是他们各自心里很清楚。一直觉得自己都漂着的汪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我们那会,毕业了不是分手就是结婚,就这两种选择,没有别的,现在出了个中间派,绝对新。”陈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80年代初。作为家中的长子,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他选择毕业后分配回家乡,而他大学的恋人则留在了他们大学所在的省会城市。“那时候她问我,为什么要回去,我说我的父母在那里”,陈先生回忆道。“我们班里也有因为分配在同一个城市最终在一起的,现在他们的孩子也已经读大学了。”那时候,爱情的天平上,毕业分配是最重的砝码。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做出不同的选择,时代特征特别鲜明。

  “毕分”族——

  他有他前途,我有我生活

  郑娜和男朋友在一起已经三年了,在大学恋情中这算是马拉松式的长跑。然而,这段爱情故事却在这个7月戛然而止了,原因很简单,郑娜的男朋友收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信,8月就要去美国读书了,而她则选择留在国内继续念研究生。

  “他有他的前途,我有我的生活。”当被问及是否想过出国陪男友深造或其他方式维护他们的感情的时候,这个22岁的女生显示了惊人的理性。

  郑娜说,在男朋友开始准备考GRE和托福时,她就意识到,他们的恋情维持不了多久,“可是一想到在一起度过的1000多天还是有点难过”, 郑娜无奈地感慨。

  “其实现在真正选择分手的并不多”,做了十多年班主任的卢小雁,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老师,他说,相比较而言,90年代的大学情侣毕业时选择分手的比例更多,因为那时候,整个社会已经很开放了,大学生之间谈恋爱的现象管理上也不像80年代那么死,谈恋爱普遍了但认真程度也下降了,最终能走到一起比例自然不太高。所以大学恋情几乎是“见毕就完”。

  “现在的大学生比较理性,他们会把感情和就业等一起处理。”同时,法律也允许在校生只要符合《婚姻法》中的法定年龄就可以结婚,所以“当真的”更多了。多数大学毕业生既能妥善处理择业问题,也能兼顾恋爱。当然前者占主导是很明显的。

  另外,卢小雁认为,现代大学情侣身上,也有社会价值多元化和人员流动性加强的反映。毕业了,可以继续念研究生,也可以出国深造,可以求职找工作,也可以自己创业。相对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故乡情结”更轻,四处都可安家,因为毕业后各自回乡导致分手的比例较低,而大学恋人中普遍的“异地恋”结局就好多了。

  “毕婚族”——

  先抓住婚姻也不错

  “准备买房”,“婆婆做得菜真好吃,哈哈。”这是杭芳翔在校内网上最新更新的两个状态,浙江大学05级的这对毕业生成为令人艳羡的毕业生情侣。杭芳翔和男朋友都不是杭州本地人,但两人都在杭州找到了令人满意的工作,男朋友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杭芳翔则在一家知名保险公司工作。

  谈及未来,杭芳翔充满了期待。“我们互相见过家长了,婆婆还说我太瘦,一个劲地给我夹菜呢。我们准备在父母的支持下买房,正式在杭州安家了,下一步就是结婚了吧”。

  一毕业就结婚,“毕婚族”在不少专家看来是80后的一种“早婚”现象。“毕婚族”已然成为当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选择,与“毕分族”相比,势头绝对占有优势。在2903名受访者中,一毕业可“选择结婚”的有13.61%,已达到了“选择分手”的一半比例。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沈奕斐认为,宽松的成长环境或许是形成80后“早婚”的一大原因。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恋爱环境要比前人好得多,“至少人们不再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早恋”。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自主择业,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在漂着,与其什么也抓不住,抓住婚姻也不错。结果,倒使80后的大学恋人们修成正果的比例大大提高。

  但有专家认为,有一点值得注意,无论是“毕分族”还是“毕婚族”,还是淡水派,双方在做出决定前,都要认真考虑,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成熟的心智去面对感情的考验,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个人的工作情绪或生活态度,这样将不利于自身今后的长远发展。本报记者 陈洪标 实习生 张佳佳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