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数天即称调研有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武汉大学生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数天即称调研有效
2009年08月13日 10:35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谈海亮 通讯员陈涛实习生高向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多已接近尾声,大学生们是否从中真有所获?近日,记者在武大、华中农大、湖大等多所高校采访时发现,不少大学生社会实践选题大而空洞,要在预计时间内完成,显然不切实际。有教育学家称,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是一种普遍现象。

  例如,7天时间里,3个分别为 10人左右的大学生团队,要各自完成“胡家岩村农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现状与未来传承情况的调研”,“农村卫生及健康水平”3个选题的调查;甚至有不到10个大学生,拟用4天的时间,完成对黄石、武汉两地“盗版引起的税收流失”问题;与此类似的,还有用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经济危机下国有冶炼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等调查选题。记者了解到,因经费的限制,多数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时间都在一个星期左右,在这样紧迫的时间下做社会实践,理想的内容要远远大于落实的内容。

  不过,记者采访了5个不同团队的学生,大都对自己的选题充满信心。某省属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表示,“我们通过走访武昌广埠屯、汉口图书大世界,通过抄价格、访谈的方法,基本弄清了‘盗版引起税收流失’的问题。”而一位带队的省属高校辅导员则坦陈:“我带的农村社会实践团队年年都是同样的内容,总体上看,流于形式,但学校有要求,又必须完成这一任务。”

  对此,华科大教育学院博导周光礼教授说,选题大而空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普遍现象。“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口号、流于形式,是一种学风问题。”他还援引国外高校的作法为例说,“在美国,校方并不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而是将其纳入课程范围,给学生3个月自己做选题,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清清楚楚,最后由学校审核了才算通过。而国内高校的很多社会实践,是不管是否解决问题的,组织一场活动,交上来一大堆无用的文字材料。”他认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高校的模式。

  华中农大团委副书记程为民建议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取当地的、熟悉的个别“小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才能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