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世博训练营:一半魔鬼一半天使(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生记者世博训练营:一半魔鬼一半天使(图)
2009年10月30日 09: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长枪短炮让每一次报告会都变成了新闻发布会。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用一生记住一个星期

  本报记者 沈梦菲 周凯

  南京大学的吴琼一直不习惯把私人的东西晒在网上。10月28日,她却把一篇长达2500多字的日志发到了人人网上,这篇日志写的是她在一周前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训练营的故事。在她看来,“训练营是一段需要分享的特殊岁月,我们共同走过,我们共同怀念,现在需要一个地方将思绪沉淀”。

  10月19日~22日,来自全国127所高校的150名大学生记者汇聚上海,参加由中国青年报社和团上海市委主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训练营。他们均是参加“全国大学生‘世博城市之星’评选暨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选拔”活动,经过网上报名、博客展示、网友及专家共同评判等多个选拔环节,从415所高校的1540名优秀校园记者中脱颖而出的。

  每晚10时前至少上交1篇作品魔鬼训练难不倒大学生营员

  “那几晚,凌晨已过,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QQ群内还很热闹,大家都在交流写稿的问题。每晚等到群里沉默无人发声时,就基本可以判定已是四五点快天亮了。”

  这是来自江西财经大学的周欢一篇题为《世博会训练营: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日志中的一段话。

  周欢留意到,来自南昌大学的周星宜每天处理照片要奋战到凌晨三四点,而中国民航大学的魏凯4天总共的睡眠时间不到10个小时。北京电影学院的王一坤在QQ签名上感叹:“这是真的训练营,每天忙到半夜,大早还要起来赶稿子。”不管多晚睡,第二天清晨7时,这些大学生记者必须一股脑儿告别枕头,开始全新一天的新闻鏖战。

  华东交通大学的胡康榆拍摄下这些大学生记者白天在路途中打盹的“众生相”,写成配图花絮《4小时在床上睡,3小时在车上睡》,引起强烈共鸣。北京吉利大学的陈苏则把QQ签名档改成:“上海世博会记者训练营,魔鬼训练营啊。”

  在这4天里,除了业务培训、参观世博局、分组面试等日程安排外,训练营还规定了每名大学生记者的任务:每晚10时前至少上交1篇作品、采集活动花絮、填写每天总结表格、制作小组报纸等,其中特别把传播能力纳入对这些学生记者的考核中,专门设立了“传播快手”、“高产能手”等奖项。

  “很正常,谁都想脱颖而出。规定写1篇,就有人写2篇,可马上就有人写3篇,谁都不想成为被淘汰的那50个人之一。”南开大学的温爽是第6组的组长,她发现她的小组组员在暗中较劲,这几天没有一个人在凌晨1点前上床,大家平均3点左右才入睡,每个人都在比“谁写得多,写得好,写得快,睡得晚”。

  每一场主题培训上,每一位演讲人上台时,30多名手持单反相机、扛着专业摄像机的学生记者足足能在讲台前围成一圈,抢占最佳角度。而每一个提问环节,总有不少于六七十只手同时举起,争先恐后地争取提问机会。散会后,演讲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学生记者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接受提问。

  “大家表现出很强的职业记者气势,我感受到一种非常紧张的氛围。”内蒙古科技大学的鲁续是这些热情的大学生记者中的一员,他从来不敢放弃每一个能表现自己的机会,“看到大家都这么积极地展现自己,我只能更努力了。”

  各显神通,社会媒体成学生记者传播竞技平台

  “咱们的世博训练营全面占领网络啦!”

  这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三学生胡姹在QQ状态栏的新签名。这几天,她只要一打开她在人人网的个人页面,总能发现好友的新鲜事几乎被其他正式候选人上传的日志、照片“刷屏”了,电脑屏幕右下角的小企鹅也总是闪个不停,因为总有人在为正式候选人专门建立的QQ群里交流训练营心得。

  10月18日晚22时54分,参加训练营的所有学生记者刚刚全部报到完毕,中国新闻图片网上即刊登了题为《上海世博会大学生记者候选人抵沪参观培训》的图片新闻,作者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刘淮宇。

  刘淮宇是这次训练营的正式候选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图片网和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的签约摄影师。训练营期间,他把拍摄的图片发送给网站编辑,编辑筛选后实时发布在网站上,迅速传播。

  不仅如此,担任学校记者团记者期间,刘淮宇与一些社会媒体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在刘淮宇入选上海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正式候选人后,即与当地媒体取得了联系。他的作品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新闻图片网等媒体刊登不下30次,同时接受了《安徽青年报》、《安徽工人日报》、《淮北晨刊》、《大江晚报》、《淮北矿工报》、《安徽商报》等媒体的采访。

  “像我们在学生媒体工作,时常给社会媒体供稿,肯定和他们有一些联系。能够调动这些社会媒体资源进行宣传,传播面更广,公信力也更强,对世博的报道是一件好事,也是我们个人推广能力的体现。”刘淮宇说。

  “我们都是新闻人,现在也成为新闻人物啦!”江西九江学院的姚夏宇回到学校后也接到了几家媒体的采访邀请。

  10月19日上午9时,训练营开营仪式刚刚开始时,天津师范大学的吕诚立刻通过手机短信,把一条“世博训练营开营啦”的信息发送到一家大型社交网站的微博客上,“这样,我的近千名好友马上就可以看见这条消息,还有比我快的吗?”吕诚非常自信。

  据不完全统计,训练营期间,150名大学生记者在各类社会媒体上共发表了600余篇作品,共接受社会媒体采访90余次,而在这些学生记者的世博会宣传报道方案中,大约30%的学生提到了给社会媒体供稿、开专栏等与社会媒体合作的计划。

  紧张训练中的青春节拍用一生记住一个星期

  “用一生的时间去记住一个星期”。这是10月22日晚上训练营闭营后,大学生记者当中转载得最火的网络签名。

  回忆起训练营里每日的定时交稿、定稿,一切都按照准专业化的媒体运行毫不含糊,华东政法大学的张释文感叹:“尽管非常魔鬼、非常高强度,但是经历了这次训练营之后,我对记者职业的向往,变成了崇拜。”

  “令人疯狂、抓狂的魔鬼训练营结束了,突然,我有些不舍。”中国海洋大学的李冰在离开训练营时说。

  “我们的4天,没有谁把谁当作敌人,每个人都只是在尽力展示自己,也欣赏着别人的风采。等到多年以后提起,我依然会骄傲自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舒在她的博客当中说,她不会把这次训练当作“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机会。

  第7组组长、上海理工大学的叶珠峰在闭营仪式的晚会上,捧着小组成员制作出的精美团队报纸,忍不住喜极而泣:“我没有想到我们能这么专业、团结,你们太优秀了!能认识大家我太骄傲了!”

  其实除了业务上的交流,更让大学生记者深有感触的是,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同龄人“亲密接触”,感受青春的美好。“以前在学校,回到宿舍就打开电脑,一个寝室里的同学都很少有深入的交流,更谈不上合作一件什么事情。”一位大学生记者这样告诉训练营的老师。

  复旦大学的夏天怡是第8小组的组长,也被组员戏称为“闷骚组长”,身为《复旦青年》的负责人,她也深深为其他院校的校媒人所感动: “原来对训练营的预期并不高,但大家的表现让我太震惊了。”训练营闭营仪式的作品展示环节上,夏天怡的组员们围着她不断高呼“天怡!天怡!”让现场气氛不断高涨。

  夏天怡还透露,在最后一晚的夜宵聚餐中,一位山西男生端着酒杯在一位心仪的女生旁边转了十几分钟,终于鼓足勇气表白了爱意,虽然后来才知道对方已经名花有主,他却说:“这才是青春的意义!”

  南京大学的吴琼在日志里写道:“并肩作战让我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我们忙里偷闲在QQ群上插科打诨,我们在南京路采访世博元素时不忘一起寻找上海小笼包,我们摆出各种pose在各种地方合影留念,我们交换地方特产交流风土人情。不爱玩校内挂QQ的我因为这分留恋这分不舍,回来后不断地刷新校内关注QQ,希望看到大家的动态,将训练营的温馨与情谊延续拓展。”

  而上海大学的袁悦尔更是煽情:“从来没有亲身处在这样一个团体,每时每刻保持活跃的气氛,人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络起来,任何场合迅速反应快速发问,夜晚的工作时间可以无限延长,睡眠时间平均控制在4小时以内……不能再列举了,再继续下去,除了可以解释我愈发深邃的黑眼圈外,化解不了一丝落寞。”

  “记得19日的开营仪式上,中国青年报陈小川总编辑对我们说,‘你们是书写世博会历史的人’,我觉得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能参加训练营,能认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媒体同人,就值了。”东华大学的研究生刘广涛说,“最美的不是前100名,是曾与我们一同走过的训练营。”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