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电影为何多是老片子 片中人还在用3.5寸软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科普电影为何多是老片子 片中人还在用3.5寸软盘
2010年01月04日 15:14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业内人士披露:科普大片投资大、身价高、片源少

  在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巨幕影院里,一次40分钟的立体科普电影《回到白垩纪》,让孩子们看得如醉如痴,惊叫连连。但一位细心的家长却从一个小细节,有了“意外发现”——怎么女主角在电脑上还用早已绝迹的3.5寸软盘啊?这片子至少也得十年了。继而,这位家长产生了另一个疑问:这么棒的场馆为什么只放老片子?

  身价高

  老片年租金20万美元

  “的确,《回到白垩纪》是1998年拍摄的,距今已12年了。”中国科技馆新馆特效影视部负责人王全旺的话证实了那位家长的疑问。不过,王全旺说,片子虽然老点,但却是加拿大IMAX公司从传统科教片转向娱乐片的探索之作,“这片子放映效果很好,深受观众欢迎。”

  虽然是老片,但为租它,“中国科技馆一年得花20万美元。”王全旺说,IMAX电影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拥有最大的银幕、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音响,所以身价不菲。

  片源少

  全球只有200部

  为什么不租新的科普电影?王全旺解释说,目前全球IMAX电影也不过200多部,我国引进的只有30多部,“片源少使得我们选择余地不大。”

  另外,王全旺解释,IMAX电影之所以难以普及,主要原因是制作与播放的费用太高,在胶片放映机的模式下,2D IMAX电影一个拷贝成本需要2.5万美元,3D的更高达5万美元。而若新建一个400座的IMAX影厅,购买设备就需要1000多万元,装修费400万元,再加上场地租金和付给IMAX的专利费、技术维护费等,前5年的营运成本至少要450万元,这样一笔钱已经足够建一座拥有8个普通放映厅的现代化影城。

  制作难

  20分钟电影两年才完工

  多次去北京天文馆参观的人会发现,馆内三个特效影院放映的片子也多是老面孔,经常是一部片子连续放映很长时间,对此天文馆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全世界能制作数字特效天文影片的公司不到10家,每部片子的制作时间都以年计,有的光前期准备就花7年时间,片源少制作周期长使得天文馆无法经常更换新片。

  2008年7月,天文馆老馆重张开放,预计在重张首日放映的由该馆自己制作的数字天文影片——《宇宙少年侦探团》,就因没有制作完成不得不推迟半年后才上映。

  该馆数字工作室技术负责人席萌用“工程极其浩大”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据介绍,这部20多分钟的片子共有5万多帧画面,平均每秒超过30帧。上百人次先后用了近两年时间才最终将这部影片制作完成。而此前北京天文馆制作完成的《迷离的星际》,虽然片长也只有20多分钟,但也用了一年多才制作完成。

  席萌透露,目前另一部天文影片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不久后将与观众见面。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