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学橄榄球4岁读“MBA” “精英教育”入侵早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3岁学橄榄球4岁读“MBA” “精英教育”入侵早教
2009年08月21日 15:16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认为拔苗助长难成功,劝家长不必盲目跟风

  4岁的娃娃读“MBA”,3岁的幼儿打美式橄榄球,1岁的宝宝练瑜伽……近年,各种“幼儿精英教育”在广州悄然兴起。为了培养“小CEO”、“小绅士”、“小淑女”,家长们不惜重金投入。

  日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在读MBA学员一份关于早教的研究报告显示: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孩子3-6岁的白领家庭中,83%表示对“幼儿精英教育” 课程感兴趣。对此,专家指出,此类幼儿早期教育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而所谓的“高品质教育”很难界定,家长应理性选择,切勿盲目跟风。

  直击:4岁孩童读“MBA”

  “为什么世界地图上的南极和北极都是白色的?”“那么绿色和棕色代表什么呢?”日前,在广州市天河区的某早教机构“EarlyMBA”(以下简称 “EMBA”)授课点,座无虚席。16位小朋友在两名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地球科学”的第二堂课。老师一提问,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用世界地图做地毯的小教室里气氛异常活跃。

  据了解,该“EMBA”的课程涉及经济学、创造力、沟通学、目标与生活体验、创意文学等,共有12门课程。如果以每周授课一次,上完所有的课程需要两年时间,花费超过2万元。“这一源于美国的学前教育项目,专门招收3岁至6岁的娃娃学员。”该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

  “很多家长乍一看课程的名称都皱眉头,让三四岁的孩子学习‘经济学’,听上去好像是不可能。”工作人员解析,他们让孩子成立“怪物公司”,制作怪物玩具,设计广告把玩具卖出去,“交易、供需关系、收入与支出等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就进入了孩子的视野”。

  该工作人员表示,幼儿“EMBA”是传统幼儿教育的补充,所有课程围绕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如领导能力、协作能力、全球化视野等,所以在教育理念上与成人EMBA是相同的:“我们希望培养孩子拥有小小CEO、未来领导人的能力与潜质。”

  调查:“精英教育”动辄一两万

  近年,儿童高尔夫、幼儿瑜伽、儿童美式橄榄球、儿童日式棒球等“舶来品”开始逐渐进入国内的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领域。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洋气十足的“幼儿精英教育”,大多与“高价”联系在一起。

  日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在读MBA学员一份关于“娃娃MBA,到底是望子成龙,还是拔苗助长?”的课题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市面上的 “Early MBA/Mini MBA”课程的价格动辄一两万。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认为价格太高的占47%。认为没有效果的为35%,还有8%的认为早教机构不能替代父母教育。

  “3岁娃娃的MBA课程贵过30岁白领的MBA课程,不值!”采访中,一位刚刚了解过此课程的白领邱先生不由得感叹:“我自己在读的MBA一年3万多,但现在的娃娃MBA早教课程一年也要一两万,而且每周仅有三个小时的课程,如果按照课时计算,这个娃娃 MBA课程可比我的MBA课程贵上几倍呢。不值得!”

  尽管价格不菲,发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却趋之若鹜。记者调查发现,“EMBA”已在广州形成“热潮”。除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外籍人士的子女外,本地的小学员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家长们认为,通过“EMBA”课程,可以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气质和风度。其次,“小CEO”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应对不同环境”。“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应让孩子早点接触新事物。”一位家长如是说。

  专家:拔苗助长难成功

  有教育专家认为,日益增多的“精英式幼教”,折射出了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希望通过早期教育,使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出人头地。这种良好的愿望和初衷,无可厚非。“但是过分强调‘精英意识’,提前将成人社会的理念灌输给孩子,对他们的成长反而不利。”华南师范大学一位学前教育专家担忧地说, “一掷千金,不见得就能培养出未来的精英。”

  作为MBA教育中的权威,中山大学岭南MBA中心张教授举了个例子:“从大家的成长中不难发现,一个班级中的班长等领袖人物往往不是那些班级中低龄的学生,可见,有些能力,特别是领导力等是要随着年龄长大慢慢培养的,拔苗助长只能让孩子短期内取得成绩,却很难得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功。”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幼儿早期教育也不能‘放任自流’。”早教专家冯德全表示,幼儿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要提倡和谐教育,让孩子自然、愉快地成长。她认为,家长和相关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平民意识”、“大众意识”,用宽广的胸怀面对周围的人和事,而不是过早地将自己定位成“精英”。“对于0岁至6岁的孩子学比不学好,开心地学比不开心地学好”。  本报记者 陈学敏 刘文晋 通讯员 高静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