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引网友热议 国外大学并没否定中国高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改革引网友热议 国外大学并没否定中国高考
2009年08月11日 13:48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考改革:多次考试改变偶然性

  高考改革向何处去?最近一下报出三个方案,网友马想斌的这篇博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三方案的可行性。加上其他网友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高考改革的思考。

  (汇闻 整理)

  对比官方版和民间版的改革方案,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改革的目标就是“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多次考试、机会便多,这从数学概率论说公平性也就越大。而这公平性不足恰恰是现行高考备受质疑的根源,也是像舞弊门、顶替门、加分门等高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细观此次成文的三种高考改革方案,无论是那一种都似乎从理论上填补了现行高考缺少公平的这个陷坑。但问题在于,这些纸上的公平如果操作起来,能否收到预期的公平效果?

  也就是说,理论的公平在现实面前,打的折扣有多少?我们逐高考新方案的亮点而论。第一,学生可以多次考试,这当然改变了一考定终生的偶然性。但这并没有改变以分数论成败的局面。既然分数是个准线,就无法避免考生采用其他手段获取分数,比如民族身份造假、集体舞弊。学生与学校仍以分数为最高奋斗目标。

  第二,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这无疑能让特殊人才避开分数的限制享受高等教育。但现实的人情社会和关系定律下,高校本身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如何保证?如果无法保证高校能够打破人情关系定律,那么扩大自主招生带来的后果,将是给权钱子弟扩大教育福利。而要高校打破这一定律,必然使得整个教育不再在官本位的思维治理之下。欲为此,高考改革能否具备超越利益集团的勇气?

  第三,不论是多次考试、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还是分层次录取,都没涉及录取制度改革。是否录取考试的决定权和选择权都在高校,而考生只能被选择?所以无论给学生多少考试机会,通向大学的还是一座独木桥,新方案只是增加了通向独木桥的小径而已。

  更重要的是此次新方案同样未涉及解决教育资源东西差距、城乡差距的问题。小修小补的高考改革新方案,无法把公平从理论的神坛请到现实。(来自:blog.scol.com.cn/maxiangbin/)

  注重教育过程 降低高考强度

  网友朱海滔说,高考改革措施的制定不仅属于官员、专家等精英人士,草根阶层、大众声音同样应成为改革措施的重要构成。应该多听取群众的心声和意见,始终站在大众和全面立场看问题,想问题,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设计高考改革方案作决策。

  网友赤峰丁贵生说,注重教育过程,克服只顾教育结果。降低高考强度,增强实训硬度,放宽学生成才路径,保障学生学习过程选择多样化,确保学生学习内容选择自主化,供给市场人才需求多元化和专业化。这才是中国高考改革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改革要能改变学生的境遇

  网友GEMINI530说,我是高考的受益者,但是我也承认高考是需要改革,但是目前我看到和听到的改革方案没有一个能够真正改变我们学生的境遇。其实我觉得高考的问题不在高考本身,问题是教育资源的稀缺。人多还要公平公正,还要让学生轻轻松松,这种制度太难有了。

  网友糊涂的彼得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高中教育浮浅这些问题,单纯的高考改革没有任何意义。

  国外大学并没否定中国高考

  网友秋水长天认为,国外很多大学并没否定中国高考制度,相反,他们还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好,还觉得中国现行的这种高考制度能选拔出大量的基础知识牢实的人才。其实在现在的高考制度下,在考试中出现失误的学生还是少数,且一般都不会是大失误,也就是说平时成绩好的同学,在高考中成绩一定不差,这是规律!那么为何要改成更便于作假更不易表现出其公平性的高考模式呢?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